上海旧书回收 徐汇区旧书回收 徐汇区回收旧书上海徐汇区旧书回收 上海旧书交易市场在国内当代艺术品收藏市场,书画是主流,古籍一直不为人关注,2000年上海图书馆用45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翁万戈家藏的80种542册藏书,才触动市场神经。
2012年过云楼藏书的拍卖使古籍善本一举跨入亿元时代,也使这一冷门收藏品种迅速升温。凤凰集团以2.16亿元的天价竞得过云楼藏书,打破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公藏机构斥巨资抢购古籍,推动古籍收藏发展。
原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沈津认为,凡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线装书都可称之为“古籍”。最早的古籍出现在唐代,以“日历”的形式流出,到宋代开始成书。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按照刊刻时代区分,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蒙古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等。
沈津介绍,就中华古籍收藏实力而言,国内首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次之,海外则以哈佛燕京图书馆为最。哈佛燕京图书馆目前收藏的包括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中华善本有4000部,四五万册左右,仅明刻本就有1500部,其中国内各大图书馆空缺的版本就有189部之多。
但古籍善本目前呈现出收藏热、保护难问题。
据国家图书馆统计,目前全国古籍善本的存量大概在5000万册左右。这些古籍历经数百年的战乱、水火、蠹蚀,约有三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修复。
业内人士介绍,与浩如烟海的受损古籍相比,全国专业古籍修复师和保护机构的数量极少。全国现有古籍修复中心12家,修复团队最为庞大的国家图书馆仅有20人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全国范围内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员工总数不足200人。仅就国家图书馆而言,如果仅依靠目前的力量,完全修复国图现存的近200万册古籍,可能需要500年。
线装书采用的手工纸虽有“纸寿千年”之说,但大气环境会造成纸张酸化,纸张的寿命会随着保存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要延长古籍文献的保存寿命,保存环境需要严格的温湿度控制。古籍善本应该存放在24小时恒温恒湿的专用藏书库里,可靠持续运转的空气过滤器与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对于古籍的保存不可或缺。设备投资和持续运维费用都是收藏机构不可小觑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