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 有南北之别,即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 胎质;紫黑色,较致密。 釉面:施釉很厚,莹润如堆脂,呈粉青或天青色,开稀疏的大纹片。施釉后略有流淌,口部等釉薄处隐约露出胎色。因此紫口是北宋官窑的一大特点。 器型:种类较少,除盘、葵口洗以外,多仿古青铜器的造型,如长颈瓶、贯耳瓶、贯耳尊、兽耳炉等。 底足:裹足支烧、器底有芝麻钉痕迹。 纹饰:圆器以釉色为美;立器为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棱。 南宋官窑的两处窑口 修内司窑瓷器: 胎质:用澄泥做器坯,胎子呈深灰色、灰褐色、灰黄色等;胎有厚薄两种,即胎厚釉薄器和胎薄釉厚器 。 釉质: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炒米黄等多种色泽。釉面光泽如面容之微汗,润泽如酥,也有温润似玉的。釉面多开片,釉中气泡小,如粉末状。 烧造:由于胎色不一,釉的流动性也较小,“紫口”或有或无。由于裹足支烧者居多,所以“铁足”者也少。厚胎薄釉器为支钉支烧,薄胎厚釉器为垫饼垫烧。 郊坛官窑瓷器: 胎质:胎土呈黑灰、黑褐色,胎较薄。 釉面:釉较厚,有粉青、炒米黄等色。 器形:有盘、碟、洗等日用器,还多见仿古青铜器型、玉器型的宫廷陈设瓷和观赏瓷。 烧造:有的器物有“紫口铁足”。 美国劳伦斯拍卖: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宋代五大名窑之定窑 胎质:胎料加工精细,经过细致筛选。胎质坚致细腻,胎薄而轻,胎色洁白。无论酱釉、褐釉,还是黑釉、绿釉等颜色釉品种,都是白胎,即与白瓷所用的胎料完全一样,只是外罩的色釉不同。 釉面:早期釉色白中闪青,中期以后白釉略带乳黄,俗称“象牙白”,质感柔和悦目。釉面极少开片。积釉处多见泪痕,隐现黄绿色;薄釉处能看出胎上的旋轮痕,俗称“竹丝刷纹”。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竹丝刷纹”是指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的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用竹丝小刷修理时留下的。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 器型:主要有碗、盘、瓶、碟、枕等,还有净瓶、海螺等佛前供器。 烧造工艺:定窑瓷器在北宋中期以后,对碗、盘类器皿采用覆烧工艺,其目的一是增加窑内装烧量,节约燃料;二是防止碗、盘焙烧时变形;烧造出来的瓷器,其口沿部位一周均无釉,文献中称其为“芒口”。 纹饰:主要装饰方法,按工艺细分,可列为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刻划花纹多装饰在器物的一面,或里或外,里外双面都刻划纹饰的极少见,常见纹饰是莲花荷叶纹、水塘双鱼纹、莲池游鸭纹以及龙、螭等图案。刻划花的装饰手法流行于北宋。刻花以其线条纤细流畅、刀法娴熟精湛而享誉宋代;所刻花纹轮廓线的一侧呈单线,另一侧呈双线,双线由外粗内细的线条组成。至金代则出现了印花的技法,定窑印花装饰看不出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有可能受定州缂丝的影响,制瓷匠师采用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印花以花卉纹居多,常见莲、菊、牡丹、梅、海棠、葵花、萱草等,也有龙凤、狮子、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飞雁、鸭、游鱼、牛、婴戏等图案,画面整齐严谨,讲究对称。 底足: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主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北宋中期以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由于覆烧的发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然而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表现并不那么完美,北宋定窑圈足器足面(圈足与地面接触部分)总是显得不够平整,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抚之,明显地感到凹凸不平,所见的器物无一例外。这种现象十分奇怪,但在鉴定中却非常有效,凡北宋定窑圈足器(采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 美国劳伦斯拍卖: 北宋 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宋代五大名窑之汝窑 胎质:质地细洁,胎色呈香灰色;胎骨较薄,制作规整。凡宋汝窑器的釉表出筋或起弦线棱角的地方常见有浅赭的色调,俗称为“羊肝色”。胎骨本色为深香灰色,釉面的棱角处却隐现出一种“羊肝色”,其原因就在于坯体表面的金属矿物质在高温燃烧过程中与窑炉内的空气接触而充分氧化,自然形成一种铁红色的氧化面,并与深灰的胎色相衬。透过天青色的釉层,人们在汝窑瓷的局部就能看到这种浅赭色调的“羊肝色”了。 釉色:呈淡淡的天青色以及“卵青”、“淡青”等色,比较稳定。所谓“天青”色是一种与蓝天色调相近的釉色,有深浅之分,釉面较透亮。卵青是一种与鸭蛋壳相近的颜色,釉面大多呈失透状;淡青也叫粉青,是与天青釉相仿的颜色,不同之处在于它微闪绿色,釉面多透亮,釉色也有浓淡之分。汝窑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且稀疏;釉质较硬,釉色沉静,釉面有光泽,不同于其他青瓷。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或可为汝窑釉色美的注解。 器型:汝窑器物造型凝重古朴,多源于铜器,有浓厚宫廷色彩。器型不甚丰富,主要有盘、碟、洗、盆、瓶、尊等。如三足樽、出戟尊等,洗有圆形、椭圆形、三足三种形式,而椭圆形四足盆则是汝窑特有的造型。汝窑无大器,这是其造型的一个重要特点。 纹片:汝窑瓷器绝大多数都有开片纹,釉面开细密的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开片纹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是高温冷却时胎釉的收缩速度不一致而致釉面开裂,俗称“蟹爪纹”。这虽是烧造过程中的瑕疵,但却增添了意想不到的美感。 支钉:宋代官用高档瓷器入窑前,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汝窑为外裹足满釉支烧,底部留有支钉烧痕。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钉”。汝窑支钉一般为单数,有三个、五个、七个的,六个支钉的器物只有椭圆水仙盆一种。 美国劳伦斯拍卖: 北宋 天青釉汝窑水仙盆 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窑 胎质:胎色较深,带褐紫色或浅灰色。胎子略厚,致密。胎骨坚硬如钢,扣之作铁声。 釉面:先素烧后施釉,釉子很厚。其釉色丰富多变,或如夕阳晚霞,或如秋云春花,或如万马奔腾,或如大海波涛……其特点是在通体天蓝色中,闪烁着红色或紫色的斑块。这种状况的形成,是由于在连续的玻璃相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状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能散射短波光,使釉面呈现美丽的蓝色乳光,又由于釉料中还原铜的呈色作用,而出现红紫色,与天蓝色互相掩映,好似一片彩霞。釉色主要分为天青、月白、海棠红、玫瑰紫四类。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状和不透明的感觉。 器型:多为盘、碗、瓶、盆等日常用品,也烧造奁、尊、洗等陈设瓷。花盆与盆奁多为方形、长方形、六方形、八方形、椭圆形、菱形以及各种花瓣形。这些器物成型难度大,精密度高,规格要求严,在其他瓷中是罕见的。 底部:花盆、托、尊等宫廷使用器物的底部均刻一个数字,由一到十,这是器物的尺寸。器物的高度、口径、足径三者最da者尺寸标号为“一”,尺寸最小者的数字标号最小,为“十”。这些刻于器底的标号,便于宫廷烧造陈设瓷的配套使用。 美国劳伦斯拍卖: 宋 钧窑三足鼓钉洗 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 胎质:非常致密,其胎色有黑、深紫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 釉面:釉属于无光釉,有米白、蛋白、奶白、粉青、灰、灰绿、奶酪黄等等美丽颜色。釉很厚,最厚处可与胎的厚度相等。温润似玉,器表有一层不很亮的酥油光。有些有“紫口铁足”特征。 开片:哥窑器物通体满布纹片,大小相间,大片呈铁黑色,小片呈金黄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为:鳝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为: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格古要论》评价说:“哥窑纹取冰裂、鳝鱼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百圾碎,即指细碎纹。 器型:造型质朴古拙,制作精巧,有三足鼎、乳钉五足炉、双耳乳足炉、觯式瓶、胆式瓶、折腰盘等典型南宋陈设器物,也有罐、洗、盘、碗等日常用器;仿古铜器的器物,多用弦纹、贴附贯耳来装饰。 美国劳伦斯拍卖: 宋代 哥窑葵花洗 美国劳伦斯拍卖征集范围(送拍咨询:succes88lg) 大陆藏品征集办事处:深圳瀚尊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 精品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