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府造四川铜币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产物。1911年12月发生“成都叛乱”,以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的四川军政府取代了建设仅12天的大汉四川军政府。新的四川军政府建设之初即面临着需用日繁、度支日绌的财政困窘时势。军政府迅速接受了四川成都造币厂,决议铸造“四川铜币”以应急。民国元年(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四川军政府之命,开模铸造“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也称“汉”字铜元)。
民国军政府造四川铜币, 铜币正面中央珠圈内有“四川铜 币”四字,铜币背面中央大圆圈内为一篆书“汉”字,“汉” 字底有数十条横直纹,因而钱币收藏者也称之为“汉”字铜元。 “汉”字圆圈外还环绕有18个小圆 圈,代表当时的十八个省份。 把18个小圆圈围绕着“汉”字联成 一体,寓意十八省人民团结起 来共同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而战斗。它带有辛亥革命那一 时期鲜明的时代印记,见证了 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民国历史。长期以来,近代银币价格一直稳步攀升,而四川铜币一度成为收藏界追捧的宠儿,表现出良好的保值增值功能,其潜在的投资价值不可低估。目前我国国内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这种四川军政府“汉”字铜币,诞生背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也为其增添了特殊的沧桑感,无论从收藏价值或市场增值空间都是藏友们不容错过的。向来经济规律和收藏首要以“物以稀为贵”定律为标准。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地方政权的特殊货币,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是历史的见证,好比过去农民政权发行的货币。古钱币是一个国家历史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 此藏品现存世量较少,有很大 的历史文化收藏价值与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