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一位家长向我咨询:
我孩子苗苗,读二年级,最近老是挤眼睛,是不是抽动症啊-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初步判断呢-
结合家长的询问
小编整理今天的问题答案
抽动症的症状多种多样
因为别说是家长
个别不熟悉的医生也会被迷惑
比如:
肌肉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
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
将吸鼻子诊为慢性鼻炎;
孩子吭吭“清嗓子”误诊为咽炎;
甩脖子,诊为颈椎病等。
排除了其他病理原因
首先,我们先来再复习一下抽动症的概念。
抽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又称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起病年龄在2-21岁,以5-10岁最多见。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
这里总结2个判断点。
观察频率
受表现的特点启发,家长可以关注一下孩子症状的“频率”,而且,在某个时候(比如情绪紧张、多度兴奋、疲劳),会特别频繁,并不能自控。
比如像下面这张图,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异常”。
孩子症状反反复复(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
除了频率之外,还有一个可怀疑点——孩子症状反反复复(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
有个孩子叫欢欢,刚上幼儿园就反复出现咳嗽,后来的几年,先当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后当鼻炎治疗,最后到了9岁才确诊抽动症。
这走的弯路可想而知。拿这个例子说,如果孩子干咳的情况反复出现并超过一年以上,当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又没有效果,那就需要怀疑是不是抽动症了。
抽动症症状合集
心中有数
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眨眼睛、吸鼻子、“吭吭”清嗓子,都比较经常接触到,但像一些不很常见,就不是很了解。
针对这个情况,大家就需要了解下「抽动症的症状」。
抽动症最为常见的运动性抽动为脸部、头颈及手臂的抽动,发声性抽动也很常见。但症状变化多样,家长们可以看文字版了解。
1、眼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2、面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咧嘴、撅嘴、咧嘴、张嘴、缩鼻、扮怪相等。
3、颈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4、上肢抽动症状
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等。
5、下肢抽动症状
表现为抖腿、踢腿、踢脚、走路中下蹲或转圈旋转。甚至步态异常等。
这种情况会使孩子合并其他类情绪和行为问题,如频繁发脾气、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意识不良、遭致同学讥笑或排斥、学习成绩下降、睡眠问题等。
所以,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请及时确诊,以免耽误抽动症的治疗时间。
抽动症到底该怎么办呢-
经颅磁刺激仪
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可调重复刺激的经颅磁刺激(rTMS)出现,它是一种作用于大脑的神经调控技术,在临床神经疾病领域广泛应用。它是具有不同的刺激频率,高频是兴奋的作用,低频是抑制的作用,适用于抽动症。
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原理: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为了帮助更多普通家庭的患者,德尔森科研团队致力于对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家用版的经颅磁刺激仪,考虑患者经济、生活上的压力,在价格上对用户的优惠尽可能提高,帮助患者避免因看病带来的经济困扰。
家用版的经颅磁刺激仪,它小巧便捷、方便使用,不用耽误患者的学习工作时间,在家里就可以使用,也不用往返诊所路途奔波,受到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