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腊石和田黄石首先可以从硬度就行区分,田黄石的莫氏硬度为2-3,而黄蜡石的莫氏硬度为与玉相近,因此雕刻田黄石用雕刻刀手工雕刻即可,而雕刻黄蜡石则必须用机器。
最,大区别:硬度:田黄指甲都能掐动,《硬度2-3》。黄蜡石钢锯条都划不动《硬度黄龙玉硬、光泽亮而稍显生硬,切面光滑细腻,田黄软,光泽润而柔,切面有萝卜丝等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田黄属于印章料(就是直接刀刻的料),黄龙玉做印章料不适合(金刚砂磨刻不出那种书法韵味)。
田黄石是寿山石(只有福建寿山产出)的其中一种,寿山石品种、颜色很多,上百种,主要分山坑料、水坑料、田坑料。(寿山石主硬度莫氏3---4,叶腊石成分,手感细腻,蜡状光泽,和青田石、鸡血石等石是做印章的上好材料,从清朝起受到文人和皇家的追捧、喜爱。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田坑料,颜色端庄大气,瑰丽迷人,因为稀少而价值不菲(高,级的是红田),通常以克论价,以块度大小,每克数千元至2万左右不等。因为稀罕,为了省料,通常用非常浅的浮雕来修饰,俗称“薄意”。
黄龙玉(黄蜡石)是观赏石和料石的一种。属于隐晶质石英岩玉石,石英(二氧化硅)成分,莫氏硬度6.5-7,蜡状或玻璃光泽,全国各地产地较丰富。既然在蜡石论坛,就不再多说蜡石。
所以说田黄石和黄龙玉(黄蜡石)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但有共同的特点是颜色相近,都以细腻端庄的“黄”色为贵。黄即皇,黄色在历史上一直是皇家的专用色,在中国的人文文化中是很尊贵的颜色,这也是受到追捧的心理原因之一。所以有石友见到美丽的黄蜡石会赞叹是“硅质田黄”。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一说此石原产真腊国,故称腊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
黄蜡石 由于其地质形成过程中渗杂的矿物不同而有黄蜡、白蜡、红蜡、绿蜡、黑蜡、彩蜡等品种。又由于其二氧化硅的纯度、石英体颗粒的大小、表层熔融的情况不同,等而下之可分为冻蜡、晶蜡、油蜡、胶蜡、细蜡、粗蜡等,冻蜡可透光至石心。黄蜡石以黄色为多见,其中以纯净的明黄为贵,另有蜡黄、土黄、鸡油黄、蛋黄、象牙黄、橘黄等色。
黄经理:198+6609+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