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印谱回收 古籍线装书上门收购
上海老印谱回收 收购古籍书 上海线装书回收 收藏民国书本印谱是鉴赏家将其搜寻的历代玺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编印成册,供人研究、鉴赏和临摹。我国的印谱起源于宋代,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印谱,是明代隆庆时期的顾从德于1572年编辑的《集古印谱》,这套印谱一共六册,内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录的玉印150余枚,铜印1600枚。顾从德的这套印谱开创了原印钤盖拓谱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动。《集古印谱》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这套印谱再次增补,玉印增加到2
20余印,铜印增加到3200余枚。顾从德的《集古印谱》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
历代碑帖是一座宝库,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哲学、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可与史籍互相补证。现存于故宫的先秦时代的10个石鼓是石刻文字之祖。碑帖留下了自古至今无数名家的书迹,呈现出各种字体,各家流派的书法风格,实为中国书法之渊薮。
故宫博物院收藏各个时代碑帖数以万计,小部分是清宫旧藏,大部分是近五十年搜集入藏的。一批著名的鉴藏家如朱文钧、马衡、张伯英、吴兆璜、陈叔通、张彦生等相继将珍藏赠归故宫博物院,聚集了一批递藏有序的善本(宋拓、明拓和孤本)。
1899年以来,在河南省安阳市西上海碑帖拓本回收北五里小屯村殷墟出土了殷王占卜记事用的龟甲和兽骨,总计有十万余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五千多个。
殷墟甲骨刻辞是殷王占卜记事的实录,其内容包含了殷王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殷代历史丰富可靠的史料宝库。
故宫博物院所藏殷墟刻辞甲骨,来自拨交上海碑帖拓本回收、征集和捐赠,约四千余片,著录于《殷虚书契续编》、《卜辞通纂》、《殷契佚存》、《殷契拾掇》、《殷契拾掇二篇》、《甲骨文合集》等书。
中文名碑帖拓本外文名优秀产地曲阜属 性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传统工艺品
古代为了记事刻于石上的文字。
秦代有立石纪功的叫做"刻石",如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汉魏时多有在墓前或庙宇内立石镌志先人功德的叫做"碑"。
如有礼器碑、张迁碑等。前代流传下来的名家法书墨迹叫做"法帖",在印刷术未发达的时候,人们将帖的字摹刻在木板上再用墨拓印出来,黑底白字,装裱成册用于学习和鉴赏。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