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永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也促进了制瓷工艺的进步,这也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这次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明代青花瓷中的永乐青花,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可不看的明永乐青花瓷!
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
另外,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在增进经济和贸易交流的同时,又从西洋带回许许多多的物资和各种原料,其中带回的苏麻离青色料,为中国瓷制业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瓷器提供了原料基础。
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
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永乐青花纹饰明显地较元代疏朗,描绘手法趋于自然、写实。
永乐一朝为朱明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其中青花一项,明代文人品评甚高,备受后世推崇。这个时期在继承了元代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不断的创新。
元青花的纹饰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到了明代,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永乐青花盘以三十公分者为常,四十公分者为贵,而四十公分以上者,世间罕有,为世界公私收藏中国陶瓷机构竞相争夺的至宝。2015年3月纽约苏富比春季亚洲艺术周“中国艺术珍品“专场中,“明永乐 约1420年 青花葡萄花卉纹菱口盘”拍得美元,夺得明青花瓷器的榜首。
元-明洪武 青花缠枝花卉大罐
高48cm
2015年12月8日 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大明·格古(Lot 8614)
"来源:
1.北京瀚海Lot1581;
2.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成交价:人民币
征集范围: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青花瓷等
2:玉器:和田玉,高古玉,明清玉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青铜器,金银铜器,紫砂壶,印章,古钱币等
四川雅汇香江拍卖有限公司现向广大藏友征集古董古玩儿艺术藏品,提供免费专业鉴定服务和交易平台
联系地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28号茂业中心B座11层1101室
联系人:吴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