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旧书回收 闵行区回收旧书 旧书回收闵行区旧书回收旧书回收价格表藏书家尤重视藏书印的应用,一方朱印钤于书端,既为藏书者标志,又可表露藏书者的心曲,读来意趣盎然。闲章不闲,是藏书印的一大特色。藏书印文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姓名字号、生年行第、乡里籍贯、家世门第、仕途经历、爱好志趣、警语箴言等,甚至还有诗文及警示子孙爱书守书的家训。
有的藏书印能够表明藏书者的身份地位。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海源阁第二代主人杨绍和有一方印“道光秀才,咸丰举人,同治进士”,堪称一份履历表。
教导子孙爱惜藏书的藏书印最能体现藏书家“嗜书如命”的情结。例如,明代文学家黄宗羲(号梨洲)的藏书印上刻着“忠端(梨洲之父)是始,梨洲是续,贫不忘买,难不忘携,老不忘读,子子孙孙,鉴此心曲”,爱书之情,尽在其中。明代藏书家、澹生堂主人祁承蝾的藏书印文是一首诗:“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诗中教导子孙爱惜书籍,守之勿失。
明代钱叔宝有一印日:“百计寻书志亦迂,爱护不异隋侯珠。有假不返遭神诛,子孙鬻之何其愚。”诗中对借书不还者表示痛恨,予以警告,旗帜鲜明。明代“汲古阁”主人毛晋藏书之丰举世皆知。此公有一方56字的大藏书印,印文为:“赵文敏于书卷末云,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如何。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若归他屋,当念斯言,耻非其有,无宁合旃。”他希望子孙读其藏书,从中受益,警告子孙如果把书卖掉,则禽兽不如。
倡导读书、珍惜藏书也是藏书印的主题之一。清代藏书家吴骞的藏书印上刻着:“寒无衣,饥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失。此昔人治学之名言,是拜经楼藏书之雅则。”正因为有如此精神,吴骞一生专于学问,成为杰出的版本目录学家。清代藏书家顾锡麒的箴言印日:“昔司马温公藏书甚富,所读之书,终身如新。今人读书,恒随手抛置,甚非古人遗意也。夫佳书难得,易失消,一残缺,修补甚难。每见一书或有损坏,辄愤惋浩叹不已。数年以来,搜罗略备,卷帙颇精,伏望观是书者,倍宜珍护,即后之藏是书者,亦当谅愚意之拳拳也。闻斋主人记。”清藏书家马太龙由于藏书甚多,书常被人盗走,他一气之下刻了“警印”钤于书之扉页“窃书非雅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