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钱币

崇宁重宝值钱吗

  • 发布时间:2019-01-09 19:17:46,加入时间:2018年12月24日(距今2321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龙华新区梅龙大道大唐时代B座14F
  • 公司:深圳天启国际艺术品服务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经理,手机:18138232085 微信:YY99346272

崇宁重宝历史成交记录   北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为解困先铸造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折十对钱,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停铸。短短四年,崇宁大钱铸量重大,造成北宋晚期经济陷于杂乱,黎民和商家均不愿接受崇宁大钱,后,崇宁大钱由当十降至当二小钱使用。崇宁重宝每一枚重量在10克上下,相当于崇宁通宝小平钱3枚的重量,可是它要当10枚小平钱花,其时黎民把小钱贮藏起来或被销铸为当十大钱,造成小钱奇缺。至今,想觅到崇宁通宝小平钱较难,正常品相的都在在千元以上。崇宁重宝也有小钱,钱体轻薄,直径26毫米至27毫米,重量在2.5克至3.8克之间,听说当折二钱使用。   公元1100年1月,北宋天子哲宗病故,由其弟赵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天子,为宋徽宗。徽宗“性甚机巧,优于武艺”,终日着迷于书法绘画,不理朝纲。他在位25年,先后铸造了圣宋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等6种钱币,其中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的钱文是徽宗亲书的瘦金体。令人叫绝的是折十型瘦金书体的崇宁通宝,青铜精制,文字骨秀格清,惹得众多古钱币珍藏者爱不忍释。   本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大量征集精品崇宁重宝,如果您手上有类似藏品需要出手、鉴定欢迎来电咨询(联系方式在上方或下方)   近几年崇宁重宝同类藏品拍卖真实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崇宁重宝方孔钱   估价74.21到74.21万---成交价:HKD98.17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9日   藏品名称:崇宁重宝   估价66.00到66.00万---成交价:HKD132.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藏品名称:熙宁重宝崇宁重宝   估价30.00到30.00万---成交价:HKD63.25万---成交日期:2017年10月31日   藏品名称:熙宁重宝崇宁重宝   估价30.00到30.00万---成交价:HKD63.25万---成交日期:2017年10月31日   藏品名称:崇宁重宝/崇宁通宝   估价90.00到90.00万---成交价:HKD275.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藏品名称:崇宁重宝/崇宁通宝   估价90.00到90.00万---成交价:HKD275.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藏品名称:崇宁重宝/崇宁通宝   估价90.00到90.00万---成交价:HKD275.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藏品名称:崇宁重宝铁母   估价68.00到68.00万---成交价:RMB72.00万---成交日期:2017年9月17日   藏品名称:崇宁重宝   估价72.00到72.00万---成交价:HKD88.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藏品名称:崇宁重宝/崇宁通宝   估价90.00到90.00万---成交价:HKD275.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哪家公司收购崇宁重宝   公元1100年1月,北宋天子哲宗病故,由其弟赵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天子,为宋徽宗。徽宗“性甚机巧,优于武艺”,终日着迷于书法绘画,不理朝纲。他在位25年,先后铸造了圣宋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等6种钱币,其中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的钱文是徽宗亲书的瘦金体。令人叫绝的...   崇宁重宝多少钱,崇宁重宝,中国古钱币之一。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公元1102年到1106年)。面文“崇宁重宝”隶书对读,古朴方正,多为光背,少数背有星、月、十字等。崇宁重宝是北宋末年较量主要的钱币之一,也是北宋钱币中版别多的。据统计,崇宁重宝的版别或许在300多种,每年都有差异版此外崇宁重宝被行家或藏友发现。差异版此外崇宁重宝合在一起具有极高的珍藏价值和鉴赏价值。   崇宁重宝钱文隶书,古朴方正,严谨庄重,法度牢靠。有人以为,崇宁重宝钱文也是徽宗所书,但史无定论。重宝版别几百种,面背记号多,有花穿、决文、面星、背星月纹等,常能见到。崇宁重宝,中国古钱币之一。崇宁重宝系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公元1102年到1106年),币质有铜、铁、银。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崇宁重宝112枚。   崇宁重宝展销,东晋炼丹家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中讲得更明确:“以曾青涂铁,铁红色如铜,……而皆外变而内不化也。”不外那时多数人对这种征象没有确切的相识,误以为是铁接触到曾青、石胆就转化为铜了。及至唐代,有些从事炼金术运动的方士就使用这个化学转变把石胆水和水银放在大铁锅中加热磨炼,被置换出的铜便与水银形成齐。然后,他们把那些很像砂粒的铜齐加热,蒸出水银,便获得了红铜粉。他们美其名叫“红银”,很自以为自得,以为真的实现了使铁向铜的嬗变。唐代后期方士金陵子所撰的《龙虎还丹诀》就纪录了这项“特技”。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