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四、五年间(1888年-1889年)广东省开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铸造银圆(毫银)。1889年,广东地方当局正式设立银元局,仿照墨洋的重量、成色和式样,用机器大量铸造,开启中国本土自制银圆的先例。其后各地均开始自铸银圆,抵抗外国贸易银。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各行省纷纷仿制。
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廷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为本位币,以西制“标准重量为27.47克;成色90.2%,含银24.76克”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合六钱四分八厘。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银币不同于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银币:几乎所有的清代银币都是一面文字、而另外一面印制龙纹。因此,市面上常常见到的印有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宣统皇帝、摄政王载沣甚至是左宗棠、李鸿章肖像的所谓“清代纪念银币”大多是臆造品,许多不知情的钱币初学者常常上当受骗。
其中“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的银元品种
袁大头鉴别方法:
具体鉴定方法
(一)验重量:一元银元和原来七钱二分龙洋,重量标准一般为26.6克,流通磨损也应不少于25.5克,反之就要打问号;
(二)听声音:真币轻轻碰击,就会发出纯真、婉转动听的声音,反之其声音或尖高,或尖锐短促,或纯音或低哑。
(三)辩成色:民间有“银子发白眼睛发黑”之说,就是说真币越擦越白,晶莹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发黑,或灰白,或镀银所作,有一种浮躁感。
(四)看纹饰:真币是钢模具由机器冲压而成,字图案清新,流畅自然,龙鳞细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双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图案模糊不清,拖泥带水而不平整。
(五)察边窗:真币经过流通,边齿虽有些磨损,但齿距整体划一;自然流畅圆润,反之边齿生硬,不太整齐,长短不一,有浅深之感。
(六)识包浆:银元在流通或贮藏过程中表面会留下一种特质,叫包浆,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历史陈迹的美观、反之仿币往往用烟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来不自然,还有异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币面:真币紧密平整,无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显得粗糙,在放大镜下币面有凸起的细粒状。总之,我国银元收藏投资,增值空间较 大,它既有收藏价值,又有历史研究价值,但在收藏银元的过程中,千万要提高警惕,因为当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胜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银元收藏领域的朋 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增强辨别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我们就不会上当受骗。同时也就会收藏到真品。
还可以直接找专家鉴定,比如与龙腾传媒合作的资深鉴定专家曾汉光老师、马秀银老师、蒋文光老师等。
手中有藏品不知价值,也无法出手,藏友们可以找第三方服务公司去合作,比如权威较高的广州龙腾传媒。
他具有几大优势:
一、与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龙腾评宝》。
节目可在广东广播电视台汽车会展频道、TVS3广东综艺、现代教育等频道面现世界,一对一进行鉴宝,鉴别藏品的真假、讲述藏品的历史文化、传授同类藏品的收藏秘诀,分析稀有程度、存世量及市场价值,使观众了解收藏知识,开拓眼界并提高收藏技能。 蓝琪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当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知道你是谁。”
“我跟他长得像吗?”唐风问蓝琪道。
“嗯。”蓝琪点头说道:“很像。”
这时候,青山俊树举起了手中的报价牌,此时的竞购价超过了一亿大关。唐风问蓝琪道:“那你也该知道他是谁?”
“唉。”蓝琪叹着气说道:“其实他也是受害者,他的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死于那次火拼。”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情?”唐风问蓝琪道。
蓝琪说道:“当时,姐夫让姐姐送凤瓶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做研究,姐姐刚刚回家,香港那边就传来噩耗,姐夫隐瞒了事情的真相。”
唐风明白了,他的父亲让他的母亲将凤瓶送到台湾后又将自己和龙瓶转交给爷爷,最后就发生了那件事情。
蓝琪对唐风说道:“但你不该这么做,林家不能失去龙瓶。”
唐风马上说道:“这个不是真正的龙瓶,只是我做的高仿。”
“你现在怎么打算?”蓝琪望向青山俊树问唐风道。
联系人;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