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筒,也称“官帽筒”,创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是传世较多的瓷器之一。在清代,官员都是斗笠形花翎顶戴,休闲放置时为防变形,就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帽筒”这种器具。近年来,帽筒因其存世量少又不乏精品,逐渐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新贵。
早期的帽筒主要是官员使用,相当考究,多数是六方形、还“开窗”(指镂空设计)用来通气和放熏香。进入民间之后,帽筒功能慢慢发生变化,转变为厅堂的陈设瓷。百姓住家厅堂陈设,讲究“东瓶西镜”,中间放一时鸣钟,以象征“终(钟)生(声)平(瓶)静(镜)”。帽筒形态也逐渐转变为“不开窗”的圆形样式。
帽筒的形制是多样的,有圆筒、四方、六方和八方,加工工艺有镂空、堆塑等。装饰工艺也较繁复,有青花、粉彩、矾红、金彩、色釉、浅绛等,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质地以瓷为多,兼有木、玉等。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民国日本仕女人物帽筒”一件,该藏品直径13.8厘米,高35.5厘米,口径9.8厘米。帽筒外壁绘日本仕女图,口沿绘有三只蝴蝶,胎质细腻,技法严谨简练,构图生动饱满,设色温润明艳,极具现代绘画的气息。十分精美,为帽筒中的上等佳品。
帽筒的形制是多样的,加工装饰工艺繁多复杂。在文革“破四旧”时期,不少人物图案的帽筒遭到破坏,四处散失。如今,类似此藏品有人物图案的帽筒已存世不多,品相完好的更是难觅;因此非常值得入手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