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早期开始,流入中国的白银大都是以银元的形式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英属地银元、日本龙洋等。由于外国银元制作精美,分量标准,便于计枚核值,使用十分方便,很受流通市场的欢迎。外国银元的大量使用,使得“当局者始窃窃忧之”,并“提议自铸银元(银币),以抵制外银之输入”。
清光绪末年,清政府为整治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便致力于币制的整理与变革。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大清银币‘吉’字库平五钱”一枚,该枚钱币直径3.3厘米。钱币正面珠圈内镌汉文“大清银币”四字,四字中间镌一带圈的“吉”字,珠圈外上铸满文“光绪年造”,下铸币值“库平五钱”,两旁分别铸年份“戊申”二字。
钱背中央铸蟠龙图,上下端铸英文,两旁分铸六点花星。钱币包浆入骨,龙鳞清晰。此外,此枚大清银币是非常少见的私铸币,泉界称之为孤品样币,殊珍贵。是中国银币中唯一尚未定价的无价之宝。
古钱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大清银币‘吉’字库平五钱”存世稀少,因此每枚大清银币都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