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收藏之风愈见兴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到收藏市场中,大多数收藏爱好者都会对古钱币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收藏古钱币之前,藏友应该要了解想要收藏的品种。在中国的货币历史上,方孔圆形的铜钱可谓是大出风采,其形制来源的半两古铜币存世量非常稀少,市面少见,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它价值之高自然不言而喻,故而也吸引了很多藏友的目光。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到达辽东半岛,西南进入大渡河上游,说明秦半两钱是全国通用的货币。
此枚半两古铜币,规格为:直径2.32cm、厚0.1cm、重2.42g。此币为铜铸,形制为圆形方孔,无外郭,面文有“半两”二字,字文高挺,古拙苍劲。整币铸造精湛,材质精良,轻重适宜,钱体细腻,轮廓精美,其年代久远,保存至今,依然品相完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期的铸造工艺之高超,意义深厚,集历史价值、书法价值和收藏价值于一身,值得收藏。“圆形方孔”的一种非常意义的钱币形制,有人说,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是一种普遍容易接受的观点。但也有人认为,圆形方孔是生产、加工的需要,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制式。且不管圆形方孔的来由是什么,这种形制的铜币式样自秦汉开始一直流传下来,直至清末,对中国历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意义不凡,价值不菲。
秦半两其实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因为这种铸造方法比较原始,比较古朴,整个表面不是特别平整,背面会有铜渍,铸口宽大不修平,还有上下左右流口,外形也不够圆,厚薄也不够均匀,放空也不够正规,有的甚至作圆孔,钱径较大,钱体也特别厚,半两面文二字也大小不一,半字下横,两字上横较短,比如两字常见长人两。
华夏文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明珠屹立不倒,闪烁着光芒,古钱币正是这历史银河中组成的重要部分。钱币是历代的流通货币和有价交换物,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产物,它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情况,对社会科学、考古学有重要的意义,是无法替代的实物佐证。近年来,收藏市场发展如日中天,古钱币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成交率更是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