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大清乾隆年制瓷器鉴定真假

  • 发布时间:2019-02-26 11:38:10,加入时间:2015年08月11日(距今3219天)
  • 地址:中国»福建»厦门:思明区厦禾路
  • 公司:厦门伯得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小七,手机:18650013905 微信:Svan1126

瓷器釉色名。明代景德镇窑所创。锰为主要着色剂,铁和钴起调色作用。明“法华”器紫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紫釉,均以锰为着色剂。《南窑笔记》:“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现代景德镇紫釉中的锰,是用一种称为“叫珠”的钴土矿引入的(“叫珠”产于江西赣州,含锰量高达20%以上)。紫釉亦称“茄皮紫”,根据呈色深浅又有淡茄、深茄之别。

    紫釉主要以锰为着色剂,在800~850°C低温烧成的颜色釉。由于配料和窑火气氛的不同,紫色呈色亦有所不同,有深,浅茄皮紫和葡萄紫、玫瑰紫等色。紫釉始烧于明弘治时期,色泽光润,有深浅两种色调。明万历时釉色淡紫泛黑,也有呈黑紫色的。清康熙时紫色有浅、深、老三色,以深者多见。雍正、乾隆茄皮紫釉均烧制较深,釉面莹润,色调浓艳为这一时期特征。

     中国是制瓷工艺的发祥地,数千年来一直在世界 上独树一帜,在清一代,中国古代王朝的发展到顶峰,“康雍乾盛世”更是将这种繁荣推到了顶峰,其中康熙时期的瓷器以精致的官窑风格闻名世界和地位。在诸多单色釉瓷器取得很高成就和地位。在诸多单色釉品种中,茄皮紫釉是康熙颜色釉的名贵品种之一。

    在清代这个时期,清承明制,非常重视,祭祀及祭器的制作,按照清代礼制规定本品为祭天礼器(天坛茄皮,地坛黄釉,日坛红釉,月坛白釉)康熙时仍然延续顺治朝使用茄皮紫釉器四作为祭天之礼品的做法,直到乾隆十二年礼制改革将祭礼器的茄皮紫改为霁蓝釉。

     茄皮紫釉——是以锰为着色剂而铁钴起调 色作用的低温色釉,因颜色如茄皮而得名。创烧于明代中期宣德、弘治、嘉靖、万历都是茄皮紫釉品种。先说宣德时期茄皮紫釉有深浅,两种色调,深者如熟透的茄皮,浅者似将熟的茄皮。再说明弘治时茄皮紫釉呈色多为深茄皮紫釉呈色多为深茄皮紫色到明嘉靖时茄皮紫釉器渐多,由于配料和窑火气氛的变化嘉靖茄皮紫釉,可分为深、浅两种色阶。最后明万历时茄皮釉烧造不及嘉靖,釉色淡紫泛黑,亦有呈黑紫色,多以暗刻装饰。弘治官窑时期的为。真正形成较为纯正美丽的色泽以康熙时期为精致上呈。传世品稀少,由于配料和窑火气氛变化有别,茄皮紫釉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呈黑紫色,浅者色如未成熟的茄皮,清新淡雅。

    此对长颈胆瓶细长颈,丰肩,圆腹,圈足,器形优美,线条流畅,轻巧俊秀,精工细作,十分珍贵。整器色泽鲜亮,胎质细腻,积釉处尤显浓丽,保存完整,它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演绎过时代的传奇。为清乾隆典型藏品,能够保存到现在实属难得。让世人发现它本身散发出的艺术魅力。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在国际收藏市场中,单色釉符合西方现代美学中的极简主义、色块理论等对造型和色彩的纯粹追求,备受海外藏家喜爱。据了解,单色釉瓷器的收藏在晚清民国就已经成为潮流,来自欧美、日本等地的藏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开始,就已完成从青花、彩瓷到单色釉的完整的审美体系过渡。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