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斗彩团花卷草纹缸
釉下紧贴胎体幽艳浓丽的青花,
透过洁白的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
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
遥相辉映、争奇斗妍。
斗彩开创了
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的工艺,
令历代鉴赏家赞叹不已,
受到行家的热衷与追捧。
清乾隆 斗彩“宝相花卉纹”葵式三足盘
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流行于江西景德镇等地。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
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由于在彩绘方式分釉上、
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为“斗彩”或“逗彩”。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有句老话叫做“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的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当中是最拔尖的。2014年4月
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
上,以2.8124亿港元成交,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斗彩的历史
明成化 斗彩果树双鸟纹高足杯(一对)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斗彩由于其彩绘精细,是陶瓷史上最为名贵的品
种之一,备受推崇。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
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
清雍正 斗彩莲托团花纹斗笠碗
若从斗彩的发展和成熟技艺来看,应首推雍正斗彩。雍正斗彩在明代成化斗彩的原有基础上,加入了粉
彩的技法和金彩装饰,形成了斗彩加金、斗彩加粉的新品种,这是重大突破。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
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缺乏了成彩
清秀飘逸的风采。
斗彩的工艺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万寿”直口碗
在已成形的素色瓷胎上,首先选用青花颜料(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制成)勾绘、描绘图案轮廓和样式
,然后在表面施涂无色或浅色的釉彩,经高温还原焰(约1300摄氏度)烧制成釉下青花瓷器。再在烧制
好的釉下青花器皿上再用各种彩绘矿料进行填绘,再经过低温烘烤(约700-800摄氏度),最终成型。
清雍正 斗彩八仙图撇口盌(一对)
斗彩的施彩方法以填彩为主,所用彩色,有鲜红、油红、娇黄、鹅黄、杏黄、蜜蜡黄、姜黄、深绿、浅
绿、松绿、浅紫、姹紫、孔雀蓝、孔雀绿等十余种。各类彩色特征鲜明:鲜红艳如血,厚薄不匀;油红
浓艳而有光泽;鹅黄娇嫩透明而闪烁些微绿色;杏黄闪烁些微红色;蜜蜡黄稍微透明;姜黄色浓,光泽
较弱;姹紫色浓而无光。
清雍正 斗彩芝仙贺寿图盘(一对)
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
艺术表现力。彩绘精细,斗彩可以形成类似于工笔画的艺术描写效果,且设色精当,素雅与鲜丽兼而有
之,明丽悦目,清新可人。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征集范围
中国陶瓷 :历代陶瓷精品,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 彩瓷,素瓷,青花瓷等;
翡翠玉器 :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翡翠,羊脂玉,白玉,青玉,黄玉等各式雕件,籽料等
;
中国书画 :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书法,篆刻等;
杂项精品 :历代名家文房用品、钱币、紫砂、田黄、瓷板画、鸡血石、牙雕、砚台古籍 善本、金银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