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府造四川银币背“汉”字,在四川泉界俗称“川板”,在北方泉界普遍称“汉字银币”。在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国的过程中,军政府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虽然后来演变成军阀混战)。军政府作为非常时期的区域性临时政府,曾发行过货币,如湖北军政府和四川军政府,都发行过铜币。四川银币近年来拍卖成交记录如下:
1909年四川省造宣统元宝--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四川十两锭再捐“十三年匠义--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元年至二年(1909至--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四川十两锭万昌银炉一组------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元年至二年(1909至--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元年至二年(1909至--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明代四川“十六年助捐银”五--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只有四川军政府发行过银元。这些货币,开始是为了筹措军饷,维持政府开支,以后也成为区域性的货币。所以军政府货币具有军用货币和民用货币的双重职能。“壹元”银元正面图案中央是一个很大的篆书“汉”字,代表了新政府“大汉”的意思,具有反清意义。“汉”字周围有18个小圆圈,象征着当年响应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两侧有四瓣花星,上方有“中华民国元年”六字;
背面图案中央是一朵精美的芙蓉花,象征蓉城成都;花的四周环有“四川银币”四字,上方是“军政府造”四字,下方是面额“壹圆”字样,两侧仍有四瓣花星。壹圆币的重量比一般“袁大头”、“船洋”、“龙洋”银币轻,仅为25.5克,但成色角、二角、一角币的成色则左右。
清末四川通用龙模铸造银币,民国成立后废除龙模,由四川军政府自创模型,“一面中书四川银币四字,中心作海棠花一小朵,上边加军政府造四字,下边加壹圆二字;另一面用十八小圈绕一大圈,圈内篆文汉字,以直线纹为底。上边加中华民国某年字样,其银字的金旁系连书四画。此项模型即为四川军政府银币定型,一直未变。”
四川铜币“军政府造”汉字大铜币,正面上方是“中华民国元年”,中心有一个很大的篆书“汉”字,代表了大汉的意思,具有反清含义,周围有18个小圆圈,象征着当年响应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正反两边都各有一个花瓣。
第一类是银币大十珍价格,这类币种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很高,其中2013年时奉天光绪癸卯一两,一级,可达200万元以上;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一级、民国二十一年孙像金本位币壹元一级和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一级的铜钱价格也可达70万元左右。
古铜币收藏在收藏界一直拥有非常高的活跃度,由于古钱币已不再发行,现今存量非常稀少,加上它们和古人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研究各国各时期的经济史、外交史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考古价值。
四川铜币,是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政权铸造的货币,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开铸,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才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铜币成色,按照清朝及北京民国政府的规定,当5文、当10文、当20文的铜币,都是铜占95%,锡铅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