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QYResearch分析师整理首发,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商等行业的蓬勃,城市物流的需求愈发旺盛。在如今社会讲究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零排放的纯电动物流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全球电动物流车市场收获了47.79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预计到2022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110.22亿。
近年来中国的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尤其在电动物流车方面,许多车企纷纷开始进军电动物流车行业。2015年国内电动物流车市场急速“膨胀”,在巨大的市场蛋糕的“诱惑”之下,国内不少车企都纷纷开始加紧在纯电动物流车领域的布局,都把进一步开拓电动物流车市场作为其瞄准的重点,希望能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2015年,中国电动物流车的总产量为2.85万辆,而在2013年,全国产量仅仅为533辆,可见国内市场膨胀之迅速。究其原因,除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外,政府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无疑是的推动力。2015年下半年,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可谓密集出台,先是工信部和税务总局对第一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进行公告,此后不久,交通部又对外发布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而在这些扶持政策中,纯电动物流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一个细分车型,也得以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重点车型。除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关注之外,北京、天津等九大省市九大省市也发布了电动物流车推广计划,这使得电动物流车乘上了这股政策东风,在市场推广方面取得突破。
然而这样火爆的场面并没有延续到2016年。纵观2016年的市场数据,预测2016年国内市场电动物流车的产量只有9194辆,而营业收入也将从2015年的45.92亿元锐减到15.22亿元。究其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今年的市场环境确实不容乐观,主要是政策导向越来越趋向严格。2016年大事件之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让补贴力度正在不断收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到了一个分水岭,换言之,骗补事件正在加快各地方政府的补贴“滑坡”。而目前的电动物流车产业是政策导向型产业,是十分高度依赖政府补贴的,在这样的条件下,2016年国内电动物流车的市场环境就可想而知了。
未来几年电动物流车产业想要得到良性发展,改变商业运营模式,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度才是出路。2016年6月26日,湖北十堰首批东风300辆纯电动物流车上线运营。此次上线运营的300辆纯电动物流车,没有依赖地方政府补贴,而是用七网联合的创新运营模式来实现效益,通过规模经营降成本、优质服务提信誉、模式创新求利润的运营理念,打破新能源汽车依赖政府补贴的原有生存条件。这个成功案例无疑实在电动物流车行业起到了表率作用,可以相信,这样的良性发展模式会成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据QYR研究中心分析,未来国内电动物流车的市场也将是乐观的,预计到2022年,营业收入将达到86.26亿元。
QYResearch是一家拥有专业研究团队的公司,可为各个行业的顾客提供优质专业的报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