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居多。临床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重者影响学习、扰乱环境,甚至不能在教室中上课。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发病后如果不能很快控制,将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造成影响。一般而言,儿童抽动症起病于儿童时期,以男孩多见。抽动症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建议一旦发现儿童抽动症,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就诊,早日摆脱抽动症困扰。
在抽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危害一、注意力无法集中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就是无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危害二、小孩“过动”
1.坐着时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脚,或是不断扭动身体;
2.在需要坐着的状况下常常会站起来,或课堂中离开椅子;
3.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则是觉得坐立不安)
4.很难安静地玩乐或工作;
危害三、“易冲动”
1. 别人问题未问完,就急着说出答案;
2. 无法等待轮到他;
3. 常常在不适当的状况下打断事情/对话的进行。
危害四、改变身体机能
1.长时刻的抽动导致抽动症患儿眼睛、口唇、脖颈、肢体等部位肌肉变形或僵化,甚至创伤。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头疼,小便不禁,自残等行为,要通过很长时刻才可以恢复正常。严峻者乃至会影响到骨骼的正常发育,而且失掉纠正的时机。
危害五、心理健康的影响
孩子怪异的抽动行为常常会被同学、同伴嘲笑、讥笑会对孩子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性格孤辟,不肯与人接触,还会出现对嘲笑者产生仇视心理,甚至出现报复,部分抽动症孩子在成年后还会发展成精神分裂。
危害六、社交功能的影响
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年龄的增长,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抽动得不到控制,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
危害七、行为能力的影响
抽动是孩子无法控制的,经调查显示大约四分之一的儿童抽动症病人有猥亵行为,抽动症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说谎、逃学、偷窃、伤害动物、破坏财物、伤害他人等现象。
抽动症危害大,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语言行为障碍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抽动症的孩子总是受到周围人群的嘲笑和讥讽,因此普遍存在着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以及严重的社交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加以纠正。
1、选择专业科学的方法,为抽动症患儿进行规范的治疗。
2、家长应发挥亲情关系的优势,主动对抽动症患儿进行精神心理的疏导。
3、鼓励抽动症的孩子和周围人群的正常交往,使患儿尽快融入集体生活。
4、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为患儿和他人的交往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