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三方面做一个汇报。 第一方面工行的基础设施为什么要转型。第二方面目前做的成效,就是我的一体化机柜的试行情况。第三方面汇报一下工商银行未来数据中心和整体基础建设的思路。第一,大家知道工商银行9991工程,在座大家比较清楚,我们从1999年9月1日开始在引领数据大集中的工程,数据大集中是两个路径,通过9991工程的实施,我们经过小二十年的建设和创新的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两地三中心的整体系统架构,两地是上海、北京,我们的异地灾备,同城上海,两个中心是五十五公里。我们异地灾备RPO是两分钟,实际上这是我们最初的设计目标,实际上现在基本上是十秒,我们的RTO小于两小时。我们的同城悲愤是2014年实施的,现在已经经过运行考验了及我们的RPO小于五秒,我们的系统恢复时间RTO是小于两分钟,我们每年进行多次的切换演练。在系统运行的过程里,我们决策要切换的话,两分钟左右做一个实时的切换。但是我们集中式处理的系统,我们很有自信。我们在集中式处理方面力争要做到极致,实际上我们在主机方面还在逐步地研究、发展,我们在推进一个叫北极星的计划,就是要在未来实现主机方面的三活、多活,向这方面去努力。我们目前整体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我们的同城悲愤中心,RPO小于五秒,就是有五秒的数据丢失,这还是不太完美,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工商银行经过这一年多的创新与实践,实现RPO等于0,基本上实现数据上的同步,我们已经做了一个验证测试,计划在今年年底明年初要实现这样0丢失的目标。同时我们系统的恢复时间是两分钟,我们要缩短到三十秒,也就是说我们来回的切换,基本上对业务没有造成影响。实际上工商银行不只在集中式处理方面要做到极致,面对互联网金融一些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也在加紧二期架构的转型,我们主机的非核心的业务也在下平台,我们的分布式处理架构,我们的云计算,我们现在用的是(英文),已经推了好几年了,我们从2014年联合创建到现在,这个效果目前看还是很好的,包括大数据方面都比较好。我们全行也在推进智慧化银行的建设,我们现在推进e-ICBC3.0的工程,这些工程背后面临很多的压力挑战,就是对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也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转型发展。这是一个层面,我们既有集中式又有分布式,分布式是双轮驱动的态势。我们的目标也是要实现几个目标:安全可靠、高容量、易扩展、敏捷研发、控制成本,主要是开放。工行的业务量在银行系统是比较大的。2017年我们的日军业务量是4.2亿笔,业务缝制4.843亿笔,这个数据我们预计在今年春节前后要突破5亿,很高的交易率每苗达到净1.4万笔,这些数据背后的反映我们的设备量确实在快速的增加,我们的业务量每年都是在20、30的负荷增长。我们的设备前几年也是这样的增长趋势,但是在这一年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在目前数据中心维护里,我们的供电、制冷在局部到整体都面临着挑战,所以我们要在支撑业务方面去加快转型,有些新的技术要应用。另外我们也可以看一下,从渠道看我们的业务量,我们的供应链是7.16%,离柜业务达到10%以上,实际上在十年前,包括五年前我们的主要业务还在柜台,所以这个转变也说明我们工商银行的整体架构里面的基础设施涉及到网点和二级行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要面临着调整。我们看一下工行的机房建设。我跟阿里的沈烨烨说过,你们阿里有多少数据中心,他说有30多家,工行可不止30多家,工行一级分行有35家分行,每个分行一个同城机房,我们二级分行有280多个,并且都有一个比较可观的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