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各地铸造比较统一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较短。因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极为稀少,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
清代机铸铜圆主要分为两类: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1905年,清政府为整齐划一铜圆,解决流弊,着手铸造“大清铜币”,至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这一时期各地所制铜圆多有大清铜币字样。总厂造币均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和干支纪年文字,后期则去掉”户部”,仅有干支纪年文字,各地造币均在正面中央铸以英文省名(也有少数为阳文)以示区别。大清铜币多系户部统一颁发的祖模,所以背面统一为蟠龙图,又称“大清龙”,但也有背水龙、坐龙等图案,但为数不多。大清铜币有4种面值:当二重四分,当五重一钱,当十重二钱,当二十重四钱。
-大清铜币当制钱二十文,正面中央为“大清铜币”字样,外环珠圈,上缘满文“大清铜币”和干支纪年丁未,下缘纪值“当制钱二十文”,两侧边缘分列“丁未”两字;背面中央为大清龙图,神龙纹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油画,极其瑰丽,美得动人心魄。珠圈外上缘“光绪年造”,下缘英文为“大清帝国铜币”。
大清铜币二十文从存量上来说是比较多的,版式也比较多样,因为它的发行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每个版式的历史意义也不同,深受广大收藏者的喜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此大清铜币虽然经历了无穷岁月的洗礼,但是如今保存依然较为完好,且位居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极具收藏价值。
本文出自志趣网作者费经理188+2427+9553,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