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珍藏 春秋 浮雕蟠螭龙纹镜

  • 发布时间:2019-02-27 10:43:57,加入时间:2018年10月25日(距今2032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金融科技大厦A座6楼/10楼搜
  • 公司:搜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魏经理,手机:18823810758 微信:Whmhl168 QQ:936372518

  在历史的框架中,纹饰的研究对古器物的断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的大量出土文物为这种研究提供了广泛和坚实的基础,使人们可以横向对比自己手中的器物,从而判断真伪与价值。

  以龙纹作为中国古代铜镜上的装饰母题,是中国铜镜文化的一大特色。龙纹铜镜历时长久,造型多样,装饰繁复,构图寓意极富内涵,在中国古代铜镜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最早的龙纹铜镜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变形四龙纹镜堪称这一时期的精品,该镜三弦钮,圆钮座,外围一周凹面形环带,地纹为细腻的方格卷云纹。地纹之上,四条龙纹以钮为中心同向排列。龙卷躯露齿,回首反顾,短尾轻点钮座外缘,双翼如同柔嫩的枝条般对称张扬。相邻两龙的翼分别与一曲尺形锐角相连,锐角恰好顶在镜缘的内侧弦纹上,整个画面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生动活泼。类似的铜镜还见于1953年湖南衡阳公行山墓地、1955年长沙侯家塘等地出土镜中。除四龙纹外,变形三龙纹镜、透雕龙纹镜、方形龙纹镜都是战国时期的上乘之作。这一时期铜镜上的龙纹形象更多地趋同于同时期流行的青铜器上的蟠螭纹,所以战国时期的龙纹镜一般也称作蟠螭纹镜。用蟠螭作为这一时期铜镜的装饰,在南方的楚地比较流行,是“楚式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诗人屈原在《涉江》中就曾说要“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反映了其时楚人对于龙的喜好与偏爱。

  西汉前期的龙纹镜仍然保留了战国以来蟠螭纹镜的基本构图方式 ,不同的是在镜座外圈出现了铭文带,铭文内容有表现追求富贵享乐及长寿思想的,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大乐富贵蟠龙镜是这类铜镜题材的典型代表。铜镜主纹为分列四方的火焰形图案和以此形成的4组蟠龙纹,龙头居中而甚小,躯体作复杂的盘旋纠结状,比战国龙纹铜镜上的龙纹更加变形,若不仔细观察,还会误认为是一组缭绕的云纹,外围一周铭文带作“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这类铜镜在长沙子弹库和长沙燕子嘴等地的墓葬中均有出土,被认为是西汉早期龙纹镜的典型代表。也有表现男女之间爱情永固、永结情缘的“长相思,毋相忘”等铭文的铜镜。西汉中晚期的龙纹镜中增添了TLV纹,习惯上一般称这类镜子为规矩镜或博局镜,用TLV纹和各种边框将镜背图案分割填充在各个单元之内,是这一时期铜镜的突出特点。

  蟠螭纹镜常见有两类,一种三弦纽,圆纽座,座外有宽凹面形环带一周。在整齐的云雷纹地上有三对蟠螭纹作缠绕式排列,蟠螭由宽平凸起的单线条组成。素宽卷边。或者半球形镂空纽,透雕圆纽座,座外有凹面形环带一周,地纹模糊不清,主纹为三对互相缠绕的蟠螭纹,每对蟠螭纹之间有一变形蝉纹相间。主要流行在战国中、晚期。蟠螭纹镜分布的地区较广泛。在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广东等地区均有出土

 收藏者卢先生这款春秋 战国浮雕蟠螭龙纹镜丰富多彩体型丰满的螭纹、龙纹、虺纹、卧蚕纹、蛇纹等,充满了时代的活力和精神的气息,无论是青铜器还是玉器,其基本纹饰都带有可比性,战国时期尤其是楚国的工艺技巧达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巅峰,是藏品中的精品。  雕铸的极为精美的螭纹,蠕动缠绕,满盘皆活。

 在今天看来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和具有时代特色,以至于,当我们一见到那些图形,就会自然而然地判断为春秋战国之物。放下历史的包袱,中国的文物史应在中国人的手里得到继承与发展,因为只有中国才有更广泛的文物基础和几亿民众对自己历史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热爱,这已成不争的事实。

楚女新妆玉镜心,金吉玉巧明艳吟

春秋自古人间贵,一器功成敌万金。
  此日“春秋战国”浮雕蟠螭龙纹镜收藏者卢先生以320万的价格将其浮雕蟠螭龙纹镜尺寸为17*0.9cm的珍品诚意出手!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