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玉器

大量官窑瓷器是怎样流向民间的?

  • 发布时间:2019-03-02 17:30:21,加入时间:2016年07月03日(距今2889天)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72号国际企业中心A座23
  • 公司:郑州利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手机:15346568096 微信:a13303865451 电话:0371-53370558 QQ:3171789737

古玩古董鉴定 出手 交易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是皇家专用的,按理说,所有官窑瓷器都要送到皇宫。可是,一直以来,民间确实留存着大量的官窑瓷器,这是为什么­

透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的《清宫瓷器档案全集》,或许可以解开这个谜。皇家档案告诉我们,民间的官窑瓷器大约有这样几种来源:

一是御窑厂次色瓷器的处理。

次色瓷器变价是清代御窑厂特有的一种瓷器处理办法。官窑中的次色瓷器,是与正品中的上色对应而言的。变价就是将次色瓷器出卖以换取现银。瓷器作为手工业产品,在烧造过程中必然有正品、次品及破损之分。

乾隆时期有个著名的督陶官叫唐英,他在乾隆八年(1743 年)二月二十日的奏折中曾说:“所造之器,出自窑火之中,不能保其件件全美,每岁每窑均有选落之件。”这选落之件就是次色瓷器。

官窑中的次色瓷器,在雍正六年(1728年)之前是散贮在御窑厂的库房里,雍正七年(1729 年)至乾隆七年(1742 年)这段时间是解送京城。

到了乾隆七年(1742 年)以后,就奉旨将次色瓷器在景德镇就地变价了。道光以前的黄釉瓷和祭祀用瓷,即便是次色,也是不能变价的。

道光以后,所有次色瓷器都在景德镇变价处理了。所以,在民间见到的有些瑕疵但却印有清代皇家落款的官窑瓷器,大多应该是景德镇御窑厂变价处理的次色瓷器。

二是皇宫库储瓷器的变卖。

宫中的瓷器为什么会变卖­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缘由。

据档案记载,在乾隆早期,曾将库储康、雍、乾三朝有款瓷器中破损的或釉水不全的 14 万余件变卖。乾隆中期,又将康、雍、乾三朝无款瓷器 8000 余件变卖。

乾隆还将存量过多并无用项,或釉水浅薄,或花纹不全,或式样平常的 11 万余件瓷器也拿出皇宫变卖了。

嘉庆皇帝倡行节俭,将皇宫六库存贮的物件全面清理,除了必须留用的,其余久贮库内并无用项以及用少存多者全部变卖。在嘉庆时期,共变卖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瓷器多达 44 万余件。

按理说,官窑瓷器只有破损或久存不用,才作变价处理,但是到溥仪退位后的小朝廷时代,由于经费不敷,竟然也打起了变价的主意,只不过与老祖宗不同的是,这时变价的不是什么破损和平常之器,而是专门挑皇宫值钱的物件变卖,不但变卖清代御窑的瓷器,还有明代的官窑瓷器,甚至还变卖了元代青花白地瓷葫芦瓶。让人惊愕的是,在当时还采用了投书竞买的方式。

三是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

官窑瓷器是皇帝常常用来赏赐的物件,赏赐的对象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也有皇子公主、贵族命妇和身边的侍卫,此外还有蒙古王公和西藏喇嘛等。每次赏赐瓷器的数量多寡不一,少则一两件,多达数千件。

清宫档案反映,皇帝赏赐瓷器的品种有很多,如雍正时期既赏瓶、盘、碗,也赏珐琅彩等瓷器。乾隆时期赏赐的瓷器,除了瓶、尊、盘、碗外,还有小件的如鼻烟壶、瓷扳指、瓷带钩、瓷翎管等。

晚清时期赏赐的瓶、罐等大件瓷器,也就是通常说的琢器,其品种较为固定,主要有哥釉四方杏元双管瓶、钧釉四方杏元双管瓶、哥釉四方八卦瓶、霁红玉壶春瓶、青花起线玉堂春瓶、青花芭蕉栏杆玉壶春瓶、花厂官釉太极纸槌瓶、天青釉四方太平有象瓶。

光绪朝还增加了五彩百蝶玉堂春瓶、五彩红百蝠玉堂春瓶、天青釉描金皮球花玉堂春瓶、红云蝠太极纸槌瓶等。

清代晚期赏赐用的碗、盘、盅、碟等小件瓷器,也就是通常说的圆器都有哪些­

举个例子,在光绪八年(1882 年)赏赐用的圆器共有 14 种,分别为白地红云龙尺六大盘、五彩八吉祥串花尺二大盘、青双龙尺四大盘、五彩白地里外红百蝠尺六大盘、里外霁红七寸盘、里外霁青七寸盘、里外霁红五寸碟、里外霁青五寸碟、里外霁红大碗、里外霁青大碗、五彩八吉祥中碗、青云鹤八卦中碗、里外霁青墩式中碗、红龙酒盅等。可见,清朝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是花样繁多的。

四是洋人抢掠走的皇家瓷器。

晚清时期,清王朝国势衰败,西方列强先后两次攻入北京,第一次是 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 1900 年八国联军的入侵。列强两次进京大肆抢掠,皇家瓷器自然也是在劫难逃。然而,遗憾的是历史文献中少有这方面的专门记载。

以圆明园为例,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野蛮的焚烧,历朝精心制作的陶瓷器皿更不能幸免。对于圆明园在这场浩劫中究竟损毁了多少瓷器,100 多年来始终是个谜。

现在,根据景德镇官窑的进贡清单,对划拨到圆明园的御用瓷器数量作了个统计:

乾隆时期督陶官进贡陈设在圆明园的瓷器有 1746 件,嘉庆时期进贡瓷器陈设在圆明园的有 2015 件,道光时期进贡瓷器陈设在圆明园的有 2452 件,咸丰时期进贡瓷器陈设在圆明园的有 152 件。所有这些瓷器,都随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并遭劫,或被砸碎再也见不到了,或被劫掠而流散到世界各地。

五是从皇宫盗出的瓷器。

皇家大院表面来看戒备森严,但是家贼难防。尤其是清朝晚期,宫里偷盗之事屡有发生,作为存放瓷器的广储司瓷库也不安全。宫中太监杂役等家贼里外勾结,作案手段不一,或挖墙行窃,或揭瓦偷盗,或顺手牵羊。

清宫档案留下这样的记录:光绪三年(1877年),紫禁城内广储司瓷库的西墙被挖了一个窟窿,发现丢失瓷器 101 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广储司瓷库的西墙又被挖一大洞,盗走盘、碗、盅、碟及小瓶多达 1000 余件;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八国联军入京时,宫中瓷库又被盗,丢失了雍正年间制作的瓷器 40 多件,甚至连被人们称为库神的馗瓶也一起被盗;到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以至宣统朝,瓷库被盗事件更是屡屡发生。

这样说来,不论是官窑中次色瓷器的处理,还是皇家库房所存瓷器的变卖,也不管是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还是洋人抢掠、宫中偷盗的,这成千上万的清朝皇家瓷器终究是流落民间乃至世界各地了。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等;

三:字画:名家名画、近现代字画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青铜器、古币、印章、错币等.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