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
像背嘉禾银币”。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
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
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
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清代国币称为龙洋,以银币为主币,主要有光绪元宝、大清银币、宣统元宝等,总重量为克),
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克),其含银量89%进行铸造 。
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
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
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
“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民国3年版 的上方为“中华民国三年”,民国8
、9、10年版的为“中华民国*年造”;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伍角)
、“贰角”、“壹角”字样,后几种上方分别有“每二枚当一圆”、“每伍枚当一圆”和“每十枚当一圆”
的字样;在民国三年的“袁大头”中,袁世凯“签字版”则出类拔萃地被收藏爱好者所钟爱。一类是民国三
年天津造币厂试铸的意大利制版人的英文签字版;另一类是袁世凯的左侧面像后颈部位的签字版(大写英文L
·GIORGI)。以上两类(5种)均为样品币,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
征集信息: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民国瓷等
2:玉器:上古玉、高古玉、明清玉、现代籽料、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古钱币,翡翠,青铜器,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