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帝钱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宋宋元通宝、明永乐通宝,分别对应建立了千秋功业、彪炳华夏史册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永乐大帝。 [1] 其中秦皇(始皇帝)、汉武(大帝)、唐宗(天可汗/贞观大帝)、宋祖(开创文治盛世)都是公认的大帝(见毛泽东《沁园春·雪》),明成祖朱棣史称永乐大帝,他五次亲征北伐蒙古,命令编纂《永乐大典》,发起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郑和下西洋,将璀璨的中华文明的光辉播洒至所到之处。
小五帝钱常指“清代五帝钱”,是清朝最兴盛的五位帝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自1644年顺治帝登基,至1820年嘉庆帝驾崩 [2] ,这五位帝王相继在位176年,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五帝钱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祈福之功能。中国民间自古就有佩戴钱币以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祈福的习俗。五帝钱是中华民族中最兴盛的五个帝王所铸钱币,因而五帝钱更多汇聚了天、地、人之气加上百家流通之财气,故能镇宅、化煞,并兼具旺财功能,还能强化主人自信,化解六神无主之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