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胎珐琅器的艺术与价值

  • 发布时间:2019-03-09 09:58:08,加入时间:2019年01月02日(距今1982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华新区中执时代广场A座26
  • 公司:深圳恒升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叶,手机:13266645213 微信:MZSH-3344 电话:0755-21001507 QQ:631110846
铜胎珐琅是一种集铜金属胚料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依据金属胎珐琅器在金属加工工艺和珐琅釉料具体处理方法上的不同,一般可将金属胎珐琅器分为画珐琅器、掐丝珐琅器,透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清康熙御制铜胎画珐琅黄地缠枝莲纹冲天耳三足炉 口径10.8厘米。香炉圆腹,下承三个乳丁足,口沿上铸一对冲天耳。通体施黄釉,以蓝、红、绿、浅绿、黑等彩,绘六朵盛开的番莲花,长于蜿蜒的茎蔓之上,以附属的小花及翻转的绿叶点缀。器底中央年款书于白地蓝料双方框中,器内施松石绿釉。 这种三足炉的器形在明初时就已在掐丝珐琅上出现,在康熙时的掐丝珐琅器上也出现过同样的器形。黄色地作品为清官画珐琅的重要特点,展现了皇家的富丽气息,本炉上出现的釉彩,如蓝色及粉红色等,是在1700年之后才由造办处研发成功。本炉上的釉色齐全又多样,应为康熙晚期时画珐琅发展已臻成熟时的作品。蓝料“康熙御制”楷书款。 清初掐丝珐琅祥龙献寿熏炉 高45.8厘米。螭龙拱寿纹为清初掐丝珐琅器上颇为盛行的纹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相同主题的五供,年代为清早期。 清乾隆錾胎珐琅缠枝莲纹螭龙瓶 高65厘米。北京故宫藏有一件器形、纹饰相仿但较小的同类器,且无鎏金铜螭龙。錾胎珐琅,即在铜胎上錾出花纹,再点彩釉烧制而成。 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仿古天鸡尊 通长27.7厘米。形制仿古代青铜器。颐和园藏有一件战国时期错金青铜尊,造型与本尊如出一辙,同样鸟喙微张,尾巴竖立,下承三足,后腿饰龙首。此器用途应为熏炉。 清掐丝珐琅灯笼一对 高37.5厘米。掐丝珐琅为珐琅器主要品种之一,又称景泰蓝,其制作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再填上各色珐琅,最后经过烧制、研磨和镀金等多道工序才完成。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蓝地开光西洋人物图双耳瓶 根据故宫《清档》记载,此类乾隆篆书款铜胎画珐琅作品,当为其时广东海关在乾隆帝指导下特为其定烧之品,底款白釉蓝料《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画珐琅是以单色珐琅釉直接涂于金属胎为底釉,再用珐琅釉料按照图案设计的色彩,绘制人物、风景、花卉等纹饰,人窑高温烧成,出窑后,经磨光与镀金而成。 铜胎珐琅器,器型丰富、种类齐全,其用途涉及宫廷陈设、祭祀、生活等各个方面。金属胎珐琅器因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铸胎珐琅、锤胎珐琅和画珐琅等。虽然它们在制作工艺上有不同之处,但它们都是在金属胎上施以一定配比的珐琅釉料,经过低温烧制后形成蓝、绿、黄、白、红、粉等多种颜色,以镀金或描金处理的一种独特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装饰工艺品。这种艺术技法是中国古代工匠借鉴阿拉伯“大食窑”的制作工艺以及欧洲画珐琅工艺,结合我国传统艺术,经反复探索、创新,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金属工艺品。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