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称:清 “咸丰重宝”背“宝泉当五十”罕见,美品
藏品尺寸:直径:4.6cm
重量:38.1g
当五十及以下计值称为“咸丰重宝”,高于当五十计值称为“咸丰元宝”,以区别于小平钱“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当十钱虽然是咸丰大钱中计值较低的品种,但是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区域广,所以也是自古以来古泉爱好者最关心并致力于收藏和欣赏的计值钱币。在诸多咸丰大钱之中,应当推举咸丰重宝当五十钱币为最。虽不是铸期最长、数量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广,却是在咸丰大钱中占据首位。自咸丰三年起,宝泉、源、直、蓟、济、德、陕、巩、福、苏、河、武、宝昌、川、云、浙、桂、黔、(宝安)迪、伊、阿克苏、喀什、叶儿羌、库车等钱局均先后铸造咸丰当五十大钱,并投入市场与小平钱同时流通。除了宝安钱局仅见部颁样钱外,其它各个钱局均有大量不同版别,不同形式,甚至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当五十计值重宝。
钱局全和数量多是咸丰当五十的大魅力。所谓钱局全和数量多,就是说咸丰期间几乎所有钱局均铸当五十,而且版别多样,开始不用花费多么大的工夫就会小有收获,渐渐深入也只是需要假以时日便能够初具规模,一大批传世的美品,降一个标准是一大批古旧的大钱,排列起来就很“壮观”,再细细地读着它们不同的钱局:泉,源,直,河,晋,陕,巩,苏,浙,昌,福,武,桂,川,云,东,黔等等,或者其间还有不少大小不等的版别,就甚是惬意。自然,蓟,德,济,安,南,伊是相对少或者绝对少的,那需要高昂的花费,一些稀少珍贵的版别更是令人望而却步,那不是初学者和一般爱好者所能够买得起的,只是那些一般品就足够收藏者欣赏和研究的了,因为这些不像相对比较常见的咸丰当十具有一定的数量啊,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俗话说:曲高和寡,倘若真的是个别孤品,或者仅见品,或者“大十珍”,或者…那只能用这句诗来形容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马定祥著《咸丰泉汇》第113页原件
椿井氏著《清朝钱图说·咸丰泉谱》原件
祖钱,亦称雕母,是为母钱之母,制钱之祖也。凡铸钱之法,先将精炼净铜或铅锡手工雕凿成祖钱,遂翻砂铸母钱,此后用母钱印铸制钱。钱制攸关,且祖钱乃清代铸钱之根本,故素来为藏家所珍视。
咸丰初期,在太平天国的打击下,清政府财政极端困难,遂行大钱,自此钱法大乱。《光绪顺天府志》载:“咸丰三年,军旅数起,饷需支拙,东南道路梗阻,滇铜不至,刑部尚书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御史蔡绍洛先后条陈钱法,请改铸大钱,以充度支”。《东华录》则载:“当五百与当千大钱于咸丰四年二月始铸,然大钱一出,盗铸蜂起,虽禁以弃市之律,不能止,不得不逐步停铸,乃于同年七月即停铸收回当五百当千大钱,并不能行用矣”。接着当百当五十大钱亦因民间通行不畅,贬值严重而减少铸额。咸丰大钱版式纷杂而铸额不多,是故其祖钱,母钱及样钱,均为极难得之物。
存世有咸丰宝泉当五十大字出头宝祖钱一品,乃咸丰钱中之奇珍。是泉书法大气,笔透隶意,形制又愈普通当五十大钱,雕工精湛,实开门见山之品。此钱原系日本钱币大师小川浩之旧藏,小川氏去世后,是泉辗转为日本清钱名家椿井琢光所得,后于2009年回流大陆。此泉拓本先后被录入马定祥所著之《咸丰泉汇》与椿井氏所著之《清朝钱图说·咸丰泉谱》。
咸丰宝泉当五十祖钱,今多被故宫,历博以及上博收藏,大陆私人收藏今仅有三品,而其中流传有序者,只二品,此即其一。
张炯伯《后素楼清钱谈》云:“咸丰改铸大钱,局中监督,拟制样品多种,以备钱法堂侍郎审择,选定后,发局作式铸成母钱,即以母钱印范开铸。”祖钱中书体版式与流通定式互异者,乃未经审选通过之品,更是稀若星凤。
—赵梓凯
此藏品为咸丰重宝当五十,正面铸有楷书“咸丰重宝”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上下写有汉文“当五十”二字,左右用满文写有钱局的名称“宝源”。此枚咸丰重宝版本比较高档,字迹深俊,铜质精良,铸工精细,包浆浑厚温润,字体清晰端庄,笔画圆润工整,中间穿正方形孔,在日光的照射下更散发出熠熠光辉,整币纹脉清晰,具有很高的市场投资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