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概念历来并无十分严格的定义。在中国被称为“玉”的矿物种类十分庞杂。一般而言,符合美观、坚硬、温
润等特点的矿物皆可能被称为“玉”。
同时,也有一些矿物符合通常对于玉的定义,但习惯上并不被称为“玉”。以下是古今不同文献对于“玉”的定
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二者为两种不同的矿物。软玉的颜色有半透明白色、黄色、绿色及黑色等,而颜色分
布均匀;至於硬玉则主要有白色、紫色、黄色及绿色等,颜色分布均匀度则於不同种质会有差异。
在中国境内出产的绝大多数为软玉,而「羊脂白玉」则为软玉中之珍品,质地细致而颜色洁白,很多精湛的玉器
艺术品均以软玉雕琢而成。
3
硬玉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较软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现时市场上的玉
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
4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仿古玉做旧时,一般都进行人工染色。许多作品带有重色.最常见的为黑漆古、枣皮红及石灰沁。黑漆古整体为
黑褐色;枣皮红整体为红褐色,色厚重而不见玉材本色;石灰沁为白色,作伪者或将器物表面烧成斑驳状,斑坑
中施色;或于器物表面烧出一层,白而微透;或于玉上制出一块一块若石灰膏,或呈斑片状沁。
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以及玛纳斯碧玉和少量的岫岩玉、蓝田玉
、水晶、玉髓、玛瑙等。和田玉玉料主要来源于玉龙喀什河,为和田籽料(图2),其时山料因条件不具备尚未开
采。
西汉末年到东汉时期,连年征战,国力耗尽,然而厚葬之风不减,于是出现“以石代玉”现象。陕西地区就出土
了大量的用汉白石制作的汉代祭祀用玉,这是因为玉石的开采成本和加工成本都较高,逐渐衰落的国力无法支撑
繁多的祭祀活动所需要的大量玉器,遂用易取得、易加工的汉白石代替玉材,是国力渐弱的侧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