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正式启动私人银行艺术品赏鉴计划,其中包括一项创新的艺术品赏鉴服务,即客户可从银行的当代艺术品中任意选择其喜爱的作品,存入一定的保证金后,即可享有该艺术品的鉴赏权益。在免费鉴赏期内,客户可以将艺术品带回家中,慢慢品味艺术品及其内在的艺术价值;鉴赏期满后,如该艺术品,客户仍可按原先的购买该作品。这种金融产品的意义在于,为客户投资艺术品提供一定的“缓冲期”,也说明银行针对私人艺术品投资计划作出了更考虑艺术品特性的服务,使得艺术与金融的对接进一步地柔性磨合。
玉质笔筒多为清代所制,尤其是皇 家御制,其挑选十分讲究,除雕工外,还要讲究玉质,成为拍卖会上的一大亮点。相对于瓷质和竹雕笔筒,玉质笔筒的数量较少,比较少见,其中又以白玉笔筒价值高,每有精品都能拍出高价。
目前拍卖成 交价高的是一件清雍正年间仿木纹釉墨彩山水高士访游图笔筒,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款,在2005年10月23日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居然拍到了人 民币2209万元。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瑰玉清雕-重要玉器珍藏II”专场中,清乾隆白玉鹿鹤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元成 交,高出估价5倍还多,也成为历年所有材质笔筒拍卖成 交 价 格第三高,至今无法撼动。笔筒的收藏投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
10年前阚志雄曾花150元钱购买了一个清晚期浅降彩画名家王少维的一个瓷制笔筒,现在有人已经出价到240000多元,十年的时间升 值了160倍,这远远比投资股票要赚钱。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根据《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8年春)数据,从拍卖地域上来看,港澳台和京津冀地区的拍卖占比继续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具体来看,和2017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地区(主要是北京)拍卖占比有所缩水,从 45份之一 下降至 37份之一。而港澳台地区(主要是香港)拍卖占比则有所增加,从43份之一 涨至51份之一。香港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市场,内引外联,对亚太地区的和辐射效应明显。香港无论是画廊、艺术博览会市场还是拍卖市场影响力都越来越大。
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居民消费和资本市场疲软等内外部多种风险叠加。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艺术品市场在发展中艰难前行。中国艺术品与金融市场出现的新动向值得关注。
在中国嘉德2004年春拍中,明末清初青花婴戏图大笔筒,以121万元成 交。在上海翰海2004年拍卖会上,清康熙表花竹七贤笔筒,成 交价达到了110万元,紧随其后。在2003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一个明浮雕鱼龙海兽紫檀笔筒,成 交价竟高达209万元,而这还不是笔筒拍卖的高成 交价。目前拍卖成 交价高的是一件清雍正年间仿木纹釉墨彩山水高士访游图笔筒,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款,在2005年10月23日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居然拍到了人 民币2209万元。2007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秋拍“瑰玉清雕重要玉器珍藏II”专场中,清乾隆白玉鹿鹤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元成 交,高出估价5倍还多,也成为历年所有材质笔筒拍卖成 交 价 格第三高,至今无法撼动。笔筒的收藏投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老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瓷笔筒,因存量很小,一直是藏家追寻的目标,但晚清和民 国时期出产的瓷笔筒存世量还很大。从年代上讲,康熙笔筒属藏家难得之物,市场上大量带康熙款和画风的瓷笔筒其实大多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仿造,鉴定两者区别,需要从釉色、造型、画意笔法仔细研究。
耀眼、火爆的金融产品就是艺术品股票,即利用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模式上市交易的文化艺术品权益份额资产包。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是2009年深圳文交所创的,2010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采取权益拆分的方式,将1号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定价为200万,拆分称1000份,以2000元/份的主要销售给一些收藏家、金融机构、交易商,打造了一条“艺术家画廊交易商交易所投资人”的产业链条,揭开了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序幕。2011年1月26日,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将天津山水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拆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以每份一元的挂牌交易,到了3月16日,《黄河咆哮》的单价飙升至17.16元,《燕塞秋》的单价飙升至17.07元,其价值堪比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等级作品的价值。在艺术界掀起轩然,掀起了疯狂的艺术品投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