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芝加哥旁边)有个1000平米仓库,中国人管理,承接电商配套服务,仓储,代发,退换货,国内企业想找海外合作伙伴也可以联系我
作为最早经营海外仓的玩家,华人海外仓上有FBA等平台仓挤兑,下有大量货代仓争抢,战况愈烈,怎么样才能突围而出呢?
一、双向海外仓是尝试的方向
跟国内货代、卖家相比,华人的重心在国外,如何整合利用国外的物流、仓储、人力、清关、咨询等资源,才是华人海外仓的突破点。
其中扩展进口海外仓储业务是目前一些华人正在积极尝试的方向。
1. 新业务增长点
跟纵腾、有棵树等大卖家进出口双向海外仓相比,华人海外仓发展进口业务更加便利。
随手刷一下朋友圈就知道现在留学生代购有多流行,而且国外的海外仓可以提供平台所无法提供通关单所需的资质、单据证明。
如果出口海外仓还可以接收卖家、代购、平台往国内发的零散代购订单,然后提供统一直邮或者统一运送到保税仓的服务,势必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
2. 淡季人力仓库冗余
出口电商存在明显的淡旺季,旺季加班加点,淡季闲得慌,很容易就造成仓库人员资源浪费。
旺季仓库爆仓,淡季只用三分之一,很容易造成仓库库位严重浪费,而双向海外仓模式则可以帮你补上淡季这个坑。
3. 流动资金
出口海外仓大多是收取人民币,但海外仓库的运营支出却是美元,中间操作麻烦,而且又一定的汇损失。
然而通过进口业务获得采购商、代购留学生的大量美金,所收美金可以直接用作当地仓库员工的工资,充分利用流动资金。
4. 再销售机会
买家无理由退货,运输中的小刮划,仓库中包装变形…..每年都有大量可以再销售的产品被销毁。而在双向海外仓模式中,如果国内有保税仓,可以帮卖家把轻小利润高的货物、贵重货物运回保税仓,安排维修处理和再销售,减少退件损失。
二、双向海外仓存在的Bug
华人做双向海外仓模式确实大有可为,但当你自己去尝试这种模式的时候,增加了一种完全相反的业务模式,相应的问题也多了。1. 人手分配,成本增加多了一种业务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员工,而国外员工工资大约在美金/人,相当昂贵。但如果在现有员工中进行调配,也可能造成原有业务人手不足的情况,或者由于业务交叉造成失误、混乱。
2. 仓库操作,难度增加
即便进行了分仓管理,入库前还是需要花时间去判断是出口货物还是进口货物;
如果地址是从FBA仓发过来的货还需要判断是买家的退件还是进口的订单,这样一来出错率和出错成本都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