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铸造跨度从1914年至1951年,总发行量超过 7.5 亿枚。该系列币分别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别为0.4%和82.5%;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另外,还铸有少量工字边和花齿边。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
十年大头有一奇特之处,那就是很多都为浅版,或可以说是因为机器压力不足而导致浅打,也就是钱币上的图案及字体较模糊些,这在十年的各版式当中都几乎会出现,与其它年份的比较就很容易看的出来,尤其是正面的头发(几近光头)、华民年造四字、胡子、勋章等(如下图片所示),从图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币上的造字有一半都不见了,勋章也几乎看不到了。
钱币反面的也是很模糊,如内齿、嘉禾图案及蝴蝶结处最为明显,从图片上也可以很清楚看到,嘉禾的谷穗的好像脱离了枝节飞天一般,尤以圆字二旁为甚,这图片的钱币是已经可以算漂亮的未使用品了,光度也足,也没啥伤痕,但图案也就是如此的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