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乱动乱叫,是“熊孩子”还是得了“抽动症”
当爹当妈的,真是为孩子操碎了心。
孩子太安静,心里嘀咕着,该不会是自闭症吧
孩子太活泼好动,高兴不过几秒,又在担心:说不定是注意力缺陷,有多动症
上网查资料想弄清楚一下,又搜到“小儿抽动症”这种病。
有的表现还挺符合的,难道咱家孩子是得了小儿抽动症
一下子,爹妈们方寸大乱,自己倒是先得了“疑病症”。
多动症家长们可能听得多了,抽动症就估计不太熟悉了。
很多家长分不清孩子是正常的调皮好动,还是得了多动症或者是抽动症。有的爱乱动不听话的“熊孩子”其实是生病了,有的孩子其实就是活泼好动,反而被认为是多动症或抽动症。今天,小编就教会家长们练就“火眼金睛”,分辨到底是“熊孩子”还是“病孩子”。(好像都很不让人省心呢……)
讲解前,先看案例
7岁的小锋原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5岁时一次感冒后,小锋开始反复眨眼、吸鼻、干咳。父母曾带他多次到眼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就诊,都是按“结膜炎”、“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等疾病进行治疗。然而,小锋的症状不但不见好转,小毛病还不断增加:有时歪嘴,有时耸肩、扭脖、点头,甚至在课堂上也控制不住地咳嗽并发出一些怪声,经常被老师批评、同学取笑。小锋性格慢慢变得内向、自卑,不愿与同学交往。
聪明的你肯定已经看出来了,小锋只是一个可怜的生了病的孩子,世界不应该对他这么残忍。
如何判别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可表现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运动抽动常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皱额、努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腹、吸气等等;重者出现各种形态奇特的复杂性抽动,如冲动性地触摸东西、刺戳动作、跺脚、似触电样全身抖动、走路回旋、转动腰臀、蹲下跪地等等。
发声抽动一般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声、哼声、吠叫声、啊叫声等等;也可表现复杂性发声,如重复无意义的语音或脏话。
这些抽动症状在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时会轻些,而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过度兴奋、过度疲劳、感冒发热等往往是加重抽动的因素。
“不过,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得了抽动症呢
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围生期损害,如产伤、窒息、早产及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不和、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沉迷电子游戏等有关,儿童受惊吓或感冒发热常常是发病的诱因。
抽动症患儿该如何治疗
经颅磁刺激仪
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主要是大脑)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rTMS经颅磁刺激克服了电流不能进入颅脑的缺陷
颅骨是不导电的生物体。采用传统的电刺激方法电流无法进入到颅内,电流就无法刺激到大脑。而电磁具备了与生物组织磁导率基本一致的特点、磁力线容易穿透颅骨到达脑内较深层组织,电磁作用在脑细胞上生成感应电流,在适当加大电流的情况下,电场可改变细胞自身的膜电位,促使细胞轴突发生变化,通过重复rTMS的刺激,对大脑神经元和相关功能进行调理。
儿童抽动症既不能轻视,也不要惊慌失措胡乱投医。因本病病因复杂,表现不一,且重复交替发作,易同其他病相混淆。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诊疗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