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收藏界风起云涌,很多藏品大幅升值,而其中升值最快的、升值幅度最。大的品种之一便是钱币,而古钱币收藏大军也不断壮大。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圆形方孔钱在形制上完全符合“天圆地方”传统哲学观念,所以在中国通行了两千多年,无论是秦统一中国后颁行的半两钱、汉代通行的五铢钱,还是唐代以后通行 的各种“通宝”、“元宝”,在形制上都完全一样。由于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艺术家的参与,使小小的钱币成为文化艺术的载体和结晶,拥有一段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古玩畅喜交易中心一年内共上拍康熙通宝180枚。
康熙帝命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开设了大大小小总共二十四处铸钱局。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康熙通宝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将康熙的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
根据古玩畅喜交易中心2017年--2018年康熙通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康熙通宝一共有180枚拍品上拍,总浏览34924次,参与总人次达到45人,出价次数224次,其中价格的是康熙通宝合背,藏家最为关注的康熙通宝如下:清代康熙通宝背满汉文台、康熙通宝套子“宣”、康熙通宝(罗汉钱)。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康熙通宝合背定价20万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5万,在经过19次出价后,最后以115万的价格成交!
最近,镇海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队员在对该区文保所收藏的一千多枚清朝康熙通宝铜钱进行数据采集时,惊喜地发现了一枚由宝川局鼓铸的康熙通宝铜钱,这为研究清代康熙年间的钱币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依据
康熙8岁登基,智擒鳌拜,勇撤三藩……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康熙王朝》”曾在中央电视台八套节目播出正酣,观众赞不绝口,与之相关的藏品也受到人们的追捧,许多钱币爱好者纷纷走向文化市场,争购古币———“康熙通宝”,或集藏,或赠亲朋好友,一时间,原来钱币市场上并不少见的“康熙通宝”热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