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玉器

明代斗彩瓷器的发展与鉴定!

  • 发布时间:2019-03-19 17:22:15,加入时间:2016年07月03日(距今2889天)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72号国际企业中心A座23
  • 公司:郑州利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手机:15346568096 微信:a13303865451 电话:0371-53370558 QQ:3171789737

古玩古董鉴定 出手 交易 

斗彩的起源和发展

1988年11月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绿、黄、紫等彩描绘莲池鸳鸯

纹(又称满池娇)的宣德瓷盘,西藏萨迦寺收藏有描绘同样纹饰的宣德瓷盘,有学者就是以这种器物

为依据,提出斗彩瓷器始烧于宣德时期的观点。但是据我们观察,在彩绘技法方面,这种瓷器是先以

青花料在成型好的坯体上描画水波及鸳鸯的双翅膀、头、眼、腿等部位,图案的其余部分则以铁锥划

出极细的轮廓线,施透明釉经过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暗划轮廓线填涂红、绿、黄、紫等彩。

这与原先对于斗彩瓷器的定义有所不同,整个用青花描绘轮廓线的方式才能叫做斗彩,但这件瓷器是

用铁锥划出的线条,而与青花五彩技法相似。因此,我认为这种瓷器应该属于特殊的青花五彩瓷器,

但它在图案局部已经使用青料双钩轮廓线,以及先在釉下锥拱图案线条,再在釉上按锥拱轮廓线填彩

的技法,确实对斗彩工艺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1988年11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该市珠山

以西明代御器厂西墙外的东司岭发现一巷道,巷道中堆满了瓷片,其中正统地层出土了一件以釉下青

花和釉上红、绿、黄、紫等彩描绘莲池鸳鸯纹的碗和这种碗的半成品(只绘青花,未施釉上彩)。

传世品当中,有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这种正统官窑瓷碗的成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种描绘鸳鸯莲

池纹的瓷器承袭了宣德御窑瓷器的技法,但它的彩绘技法已与宣德时有所不同,它是先在成型好

的坯体上以青花单线会花茎,而除莲朵以外的其他纹饰均以青花料双钩轮廓线,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

后,再在釉上补画矾红莲朵,并按其他纹饰的青花轮廓线填以釉上黄、绿、紫等彩。

这种正统官窑瓷器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明确了成化斗彩瓷器上常用的那种双钩填彩技法

在正统时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只是正统时期尚未在莲朵和花茎上双钩图案轮廓线,可以说比典型的

成化斗彩瓷器只差了一步,因为我认为正统时期是成化斗彩瓷器的成长期。

1987年景德镇市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一件成化早期彩绘满池娇图盘,其彩绘技法完全模仿上述宣

德五彩瓷碗和瓷盘,由此可见成化早期的斗彩技法尚未达到成熟。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证实,图案完

全采用双钩填彩技法的成熟斗彩瓷器始烧于成化晚期。

至于斗彩技法为什么会从宣德时期的釉下暗划图案轮廓,发展到釉下青花双钩图案轮廓,一般认为是

借鉴了元末明初较为盛行的铜胎掐丝珐琅(即景泰蓝)工艺之缘故。斗彩技法自成化晚期被完善以后

,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及清代各朝,均延续烧造,产品各具时代特点。其中尤以明代成华斗

彩瓷器受到的评价高。

成化斗彩瓷器声誉极重,其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质莹润如脂,成化斗彩瓷

器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釉面就像抹了一层油一样,釉面没有橘皮纹。彩料调配纯净,绘画技艺

高超,彩色润而不躁,柔和悦目。成型工艺精湛,器物表里处理精致如一。其总体风格是轻盈秀丽,

恬淡雅致,精巧可人,尽显柔性之美,摩挲把玩使人爱不释手,玩赏性大于实用性。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等;

三:字画:名家名画、近现代字画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青铜器、古币、印章、错币等.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