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 (钟官、辨铜、技巧三官) 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成色年代: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含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面文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不同形式。轮廓深峻、文字精美。
北宋“五铢钱&rdqu成交价210万8.21
北宋“五铢钱”母钱-----成交价480万11.21
北宋“五铢钱”-----成交价 220万13
北宋“五铢钱&rdqu成交价 180万.12
合作规则:
各项业务洽谈及行政统筹管理
古董珍玩征集 私洽及拍卖业务
为藏家提供专业检测、鉴定、开具权威证书
洽谈合作、承办个人专场拍卖会、交易活动
每年上海、香港、澳门、海外大型艺术品交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