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春季,天气冷热交替温差大,很多小朋友会有咳嗽的情况发生。没有明显其他感冒特征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患上的是咽炎,自行的在附近药店购买咽炎药!
小秋5岁了,家长说孩子有反复不愈的“咽炎”,也给孩子吃过很多治疗咽炎的药物,就是不见好,宝宝总是感觉咽喉不舒服的样子,经常不断地清嗓子。就诊时短暂的几分钟里,可以听到孩子频繁发出“吭吭”的声音。
其实,这个小男孩得的并不是什么咽炎,而是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
“什么是抽动症为什么清嗓子会与抽动症联系上”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本病以肢体抽掣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在2~12岁之间,男孩发病率较女孩约高3倍。
“很多家长将多动症与抽动症混淆。简单区分来说,多动症主要是坐不住,而抽动症则是面部或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
很多孩子频繁地出现眨眼、摇头、耸肩、清嗓子等动作,往往家长们并不是太在意,以为是孩子故意捣鬼或是模仿,其实这很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所以家长要提高警惕。
儿童抽动症常被误诊为眼科、耳鼻喉科疾病
儿童抽动症很常见。但由于其发病表现类似于结膜炎、咽炎、多动症等疾病,所以这类疾病很多容易被误诊,当作眼科、耳鼻喉科等疾病来治疗。
“而且经常有被误诊的小患者,比如有的孩子经常眨巴眼,家长可能会误认为孩子看手机、电视太多了,用点眼药水就好了。可是用了一个星期的眼药水也没有好转,多吃错误治疗以后,最后才确诊为抽动症。特别是一些频繁清嗓子的患儿,会被误诊为咽炎、肺炎,从而长时间错误用药!。”
小儿抽动症开始可能会单一的表现为表现为眨眼睛或清嗓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抽动症状会变多,可能会出现眨眼、嗅鼻子、耸肩、清嗓子等一系列抽动动作。
有的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抽动的表现会慢慢的自愈,会这样吗
一般来讲,短暂性抽动,即出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而没有超过三个月,这种预后是比较好的。有可能孩子这段时间有这个症状,过了这段时间好了,是有可能!但是长期不治疗孩子的抽动症会累及到其他部位,这是需要家长认识到这种疾病的性质。如果家长没有认识到,去责骂孩子,孩子抽动的心理因素仍然存在的话,是肯定不会自愈的!
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努力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另外抽动症症状断断续续总是出现。有可能挤眼睛好了又开始嘴部的抽动,或者甩手,点头等这些动作,表现出来是一个波动性的状况。
波动性不仅仅表现在时间上,孩子可能这段时间有抽动症状,过段时间好一点,再过段时间又出现这个问题;波动性也表现在症状上,抽动的部位在不断地变换。慢性抽动症病程迁延,抽动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来这样的孩子即使在青春期也很难会自愈,抽动症很少部分患者在青少年时期症状会有所缓解,大部分孩子抽动症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时期。
为了避免更多抽动症患儿被误诊,在此建议,如果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要先排除结膜炎、咽喉炎。如果确诊为小儿抽动症后,要尽早采取治疗,防止耽误孩子的一生。
孩子抽动症该怎么治疗呢
经颅磁刺激仪
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主要是大脑)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rTMS经颅磁刺激克服了电流不能进入颅脑的缺陷
颅骨是不导电的生物体。采用传统的电刺激方法电流无法进入到颅内,电流就无法刺激到大脑。而电磁具备了与生物组织磁导率基本一致的特点、磁力线容易穿透颅骨到达脑内较深层组织,电磁作用在脑细胞上生成感应电流,在适当加大电流的情况下,电场可改变细胞自身的膜电位,促使细胞轴突发生变化,通过重复rTMS的刺激,对大脑神经元和相关功能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和孩子们交流,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避免这些因素诱发或加重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