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镶铜郎窑红 三羊开泰 赏瓶

  • 发布时间:2019-03-23 10:52:09,加入时间:2018年12月19日(距今2401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南山区东滨路4351号荔源广场B座806
  • 公司:深圳中天艺术品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成总,手机:18503025909 微信:cy654196991

郎窑红釉   瓷器釉色名。釉色似初凝牛血,红而鲜艳,晶莹光亮,器物内外有较大的龟裂纹理。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是铜红釉中最鲜艳的一种。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又称粉红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等,初创于明代,清代有很大发展。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

郎窑红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中烧成,是一种明亮鲜艳的深红色釉。它的外观特征能清晰地看到如下几个特点:

一、釉层清澈明快、透亮见地,局部处有雾气般的朦胧现象。

二、釉色鲜红,犹如初凝的牛血,釉面上有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的流动性大,口沿部位的釉汁向下垂流,致瓶口釉薄处色泽浅淡、隐露胎色(呈一环不规整的淡青转浅红色的露白),即所谓“脱口”,器口向下,红釉浅出,淡红中隐见血丝状,红若桃花面,又称娃娃脸,再过渡为牛血红,至器底近足处囤积有一周不过足的垂釉,釉厚,呈黑红色,故郎窑红又有“郎不流”之称。

三、器身釉面开有纵向长、横向短的交错纹片,纹片细长若牛毛、且紧贴胎体,故侧视釉表,并不见有明显纹裂,说明纹片开在釉内。

四、釉内气泡极其细小、疏朗,釉汁中有肉眼可见的小白点,有些小白点还拖有垂直的丝条状长尾。五、器内壁和底足内所施透明白釉莹亮泛湖青,这便是俗称的“苹果青底”或泛黄呈所谓“米汤釉”底,均开有蝉翼般的无色细碎纹。

今日深圳中天有幸征得一件:

清乾隆回流镶铜郎窑红"三羊开泰"赏瓶 :清乾隆,高35.0cm,口径12.0cm,足径12.0cm。     尊撇口,长颈,溜肩,长腹,颈肩对称饰象耳,圈足外撇。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开片。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白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    

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坚密厚重,釉面鲜红明亮,修胎规整,豇豆红釉幽雅清淡,柔和悦目,予人以意境深远的美感,系因釉中铜胶体粒子错综复杂分布而致,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具有乾隆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特征。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