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延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它的发明是与我国瓷土矿大都含有一定量的铁矿的现象相一致的。青色也符合我国人民的传统审美情趣。青色与碧玉相若,认为稳重而高雅。浙江、江西、河南等地已出土了不少早至商周时期的原始青釉瓷。六朝至唐宋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宋到元明的龙泉窑系青瓷;耀州窑、临汝窑、钧窑等宋代北方青瓷;以及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青釉瓷,是青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所谓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均属青釉瓷。
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例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中也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
在浙江、江西、河南等地已出土了不少早至商周时期的原始青釉瓷。六朝至唐宋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宋到元明的龙泉窑系青瓷;耀州窑、临汝窑、钧窑等宋代北方青瓷;以及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青釉瓷,是青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所谓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均属青釉瓷。表釉的呈色主要决定于着色氧化物的含铁量与烧成气氛,青釉含铁量一般在1—3%左右,过高会变成黑釉,低了就能烧成白瓷。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釉色青绿;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釉色泛黄。因而陶瓷界所谓的青釉是相对而言的,正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如今施有青釉的古代瓷器已逐渐减少,大部分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现能完整保存下来的,都是稀世珍品,而且多数都已被收入博物馆,能出现在拍卖场的更是少之又少。
施粉青釉,温润而均匀,淡雅,光素无纹,器形规整,胎体干松古旧,釉水亮泽,釉色深沉,流淌自然,结合模印的水波纹,丝丝缕缕别有一番肌理效果。包浆醇厚,气韵开门,值得收藏。其整体保存基本完好。
青釉瓷器在目前收藏品市场一直是热门宝物,尤其是近几年,连续有青釉瓷器拍卖出天价。据小编了解,在2009年,一件"清乾隆青釉缠枝莲纹花罐"在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中以5380万元落槌;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康熙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成交价格再次突破亿元大关,到达1.3亿;去年,一件"青雍正青花水纹秋葵纹宫碗"又以1.1亿元成交。今年春拍,香港市场更是锐不行当,打破通例同台演绎强烈的第五次"素、彩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