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器发展到清康熙年,由于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得到皇室的喜爱和关注,特别是乾隆帝还在紫砂器上留了诗词文章。受到皇室宠爱后,地方官员在选择紫砂器贡品时,对紫砂器进行二次加工,增加皇室喜欢的装饰,显示皇家气派和风格.这就是现在存世不多的宫廷紫砂壶,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工艺复杂。不惜工本,装饰富丽堂皇、繁华,不计帑弊,极尽铺陈,显示了皇家气派和气度。工艺一般在光器作品上进行二次烧造。
其次,款式较多。皇家年号款:康熙御制、雍正御制、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皇家制定加工工房:荆溪自省、荆溪华凤翔制、澹然斋、恒有堂主人;内府指定烧造加工的作品:后宫秘制、内庭供奉、赏赐等。
今深圳中天有幸征集一件:荆溪华凤翔制加彩描金花卉纹紫砂•寄托款
鉴赏:高11厘米,口径:5.40厘米,底径6.6厘米,重:0.351kg
华凤翔,清康熙、雍正年间宜兴人。善仿制古器,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且兼长紫砂炉钧。其印款有“华凤翔制”、“荆溪华凤翔制”等,以制汉方壶著名。清朝雍、乾时期民富国强,宫廷用器讲究富丽堂皇,社会上也跟着崇尚华丽。紫砂壶受其影响,引进了彩釉装饰,在烧好的紫砂壶上,用釉彩绘或满身挂釉,再二次烧成。紫砂壶彩釉装饰具有流光溢彩、华丽缤纷的视觉效果,堪与景德镇瓷器相媲美。
这件华凤翔制,矮颈,颈下渐硕,平底,四角边足。一侧出圆嘴,另一侧出月牙状柄,盖钮为环亭状顶,壶盖和壶体下半部凸饰牡丹花纹。底钤“荆溪华凤翔制”、“凤翔”款。此壶采用精选紫砂泥制作,朱砂红,色泽细润,经多年摩挲沃养,端庄秀雅。紫砂壶在清代日益受到重视。清宫内务府的档案中,有不少皇帝指定烧造宜兴壶的记载,器物造型,比以前更丰富全面,在传统基础上,乾隆时期各式器形高、瘦、矮、胖,各呈其貌,这种器型就非常流行。
此壶以细腻紫砂制作,壶体较一般常见汉方略大,端庄肃穆,雍容大度,颇有大家气派。华凤翔以此壶式为名,实至名归也。华凤翔,清代康熙宜兴制壶高手,生卒年不详。善仿古器,所制茗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韵味。此壶沈稳优美又不失动感,呈现简约大方气概,是为佳品。
此壶胎色为朱紫砂,壶体圆柱形,壶流以3/4平贴壶身,把圈寓方,纽为桥梁式,盖口吻合,四角雕饰牡丹花卉纹纹,这是清代典型流行款式,为人称道,底吟“华凤翔制”印款。壶身以粉绿为主色调,间绘牡丹花纹,浅蓝釉作分割线,加强壶颈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