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货泉是最常见的一种汉代钱币,它是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的产物。货泉从天凤元年起一直流通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材质为青铜,尚见有铁质和铜夹铁者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笔断开。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便于铸造和携带。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布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因其形状而得名。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分空首布和平首布。南宋时洪遵 《泉志》 已著录有平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开始,有的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定了有些人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 目前布币的投资市场火热,行情大涨,极为罕见、有巨大的投资价值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