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青花龙纹葫芦瓶的鉴定方式。“百科知道”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御赐岱庙,泰山镇山三宝之一。黄釉青花葫芦瓶通体以黄釉为底色,上饰青花缠枝莲纹,仅在束腰处饰九朵梅花纹,瓶底有“大明嘉靖年制”楷书青花款。此瓶系明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烧制,青花色泽浓艳,纹饰典雅有序,造型古朴敦厚,是典型的明代景德镇官窑器。瓶呈葫芦状,具有吉祥如意的内涵,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联系的。“葫芦”与“福禄”谐音,“瓶”与“平”同音,象征了福禄双全,平平安安,葫芦瓶因而成为祭祀中的礼器,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吉。
关于葫芦瓶,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葫芦瓶原有一对,存于岱庙,由道人管理。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突然失盗,后几经追查,从北京追回了这对葫芦瓶。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当时的伪山东省省长唐仰杜曾以其名义立碑岱庙,记述此案始末。但由于民国战乱,葫芦瓶最终只剩了完整的一件,另一件只剩瓶盖,瓶的去向成了一个谜,正因为如此,现存的这件黄釉青花葫芦瓶就更为弥足珍贵了。
从元代起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以及扁腹葫芦等各式葫芦瓶。明清两代,葫芦瓶大量烧造,器形也有较多变化,有方形、圆形、蕴涵天圆地方之意的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许多品种。其中还另有专名,如“抱月瓶”即是明永乐、宣德年间烧制的扁腹绶带葫芦瓶。至康熙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自雍正以后,开始出现一孔葫芦瓶,变化多端,其中的器口内敛、卧足、装饰有对称如意带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品种有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釉、茶叶末以及蓝釉、白釉、黄釉等其他单色釉。纹饰大多带有道教色彩,也有书写吉祥文字的。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