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釉色名。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咨询热线:周经理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有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很有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当时,广州的产品多保留着西方文化的韵味,由于烧造技术不高,釉料呈色不稳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指导烧造画珐琅器。其式样、图案主要是中国风格,少有西方画珐琅的特点。
相比不断低迷的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瓷器市场显然要活跃很多,各板块精品迭出,精彩依旧,精致小器成交价稳步提高,尤其是霁蓝釉瓷器异军突起,霁蓝釉瓷器一度成为收藏界追捧的宠儿,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动辄上千万的天价。
此高足杯色彩清雅,画工细腻,以青花珐琅才为主绘画。藏品釉面润泽,造型规整,底部款号.。绘功精细,釉彩绚白、釉白滋润。此器造型稳健,纹饰繁复有序。富有皇家高贵气派。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据了解,被藏家们视为香饽饽的“霁蓝釉瓷器”收藏价值极高,但是“霁蓝釉内青花描金珐琅彩高足杯”存世量极为稀少,四道工序烧制而成,实属难得,一杯难求,弥足珍贵。此款霁蓝釉内青花描金珐琅彩高足杯,品相完整,保存完好,有一定包浆年代感,极具收藏价值。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怎么可以用一个相应的标准来衡量呢?
精品霁蓝釉内青花近几年拍卖市场成交价格如下:
268万人民币起拍,经过多次激烈竞价,最终以360万人民币落锤,拍卖时间:2013年11月19日
268万人民币起拍,经过多次激烈竞价,最终以418万人民币落锤,拍卖时间:2016年07月19日
305万人民币起拍,经过多次激烈竞价,最终以688万人民币落锤,拍卖时间:2018年12月05日
从近几年拍卖行情来看,霁蓝釉,内青花,描金,珐琅彩类型的高足杯是当下升值潜力,最有保障的艺术品!更何况是具霁蓝釉内青花描金珐琅彩四种工艺发的高足杯呢?有值得收藏家及投资者购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