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其它

一件珐琅彩碗从110万到1.5亿!

  • 发布时间:2019-03-31 19:20:27,加入时间:2019年03月10日(距今2246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24号海岸环庆大厦5层506
  • 公司:深圳艺德艺术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罗丽婷,手机:17303801626 微信:LLT88888880 QQ:2801623441

张宗宪,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作为一个中国人,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他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他对北京、上海几大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十余年来,张宗宪一直是中国几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拍卖会的一号拍品的竞标者,这种热心的捧场,成为一道众所周知的景观。由此,研究中国当代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的历史,张宗宪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坐标。

张宗宪先生人们亦称他罗伯特张,是一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享誉极高的大家。京、沪、港、台,以及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好古博雅之士,莫不闻云海阁主张宗宪之隆名。现为苏州市政协常委,身兼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朵云等诸家著名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顾问。他在对文博事业和艺术品拍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又谱写了传奇性的浪漫精彩人生。

张宗宪生性风流倜傥,浪荡不羁。他父亲虽严加管教,促其攻读诗书,成就学业。但 他身处上海滩十里洋场,真是棒打难矩。再加上他那仪表人才,生就的一幅美人坯子,新异着装,着惹得小姐阔太神魂颠倒,每天沉溺于歌厅舞场,通宵达旦。父亲 对这个“败家子”束手无策,只得迁就,在他十六岁那年,拿出一笔不小的资金,让他回家乡苏州开了一家百货公司,拟定三个店名:飞达、荣华、光明。他不选飞 黄腾达,不要富贵荣华,而以光明命名。结果是这个漂亮的小开老板,把一个开张不久的百货公司,以“送光、花光、吃光、当光”而告终。后来又去当演员拍电 影、卖服装、开剧院,结果都是一事无成。1948年国内战争如火如荼,二十岁的张宗宪离开上海,只身去了香港,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漂泊人生的奋斗路。

张宗宪离开上海时,张仲英老先生叮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此次香港远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可是一到香港,这个浪荡公子,才知道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日难。按他自己笑谈当时的情形:刚到香港,人家是四大皆空,我来香港时是六大皆空,“没有钱、不会讲广东话、不会说英语、没有亲戚、没 有朋友、没有老婆”。香港的摩罗街那时还是所谓的“猫街”,意思是只卖偷来的小东西。那时一天的饭钱要一块钱,一天两餐,一餐要五毛钱。张宗宪想拿身边的 鼻烟壶换钱,商家只愿给八毛钱,见他嫌少,建议拿到九龙试试看。结果,张宗宪花了一毛钱搭船过海,对方才估七毛钱,真是得不偿失!

不 过,初到香港,张宗宪并未从事古董生意,而是经营服装。到1951年才正式开设自己的古董店,店名为“永元行”。张宗宪的“永元行”起初开在坚道,后来搬 到云咸街,再搬到九龙汉口道(金石行)。买卖越做越大,后来陆续在旧海运大厦开了两个首饰店,一个古董店,还在加拿芬道开店,前前后后开了不少古董店和首 饰店。

开始开设古玩店是很艰难的。四十年代末,北京的旧王孙、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纷纷避居香港,香港顿时成了中国文物流通的重镇,二十岁 出头的张宗宪幸运地赶上这波浪头。做古董生意需要本钱,幸运之星又降临到张宗宪身旁。当时北方来了一个梁雪庄(三爷),梁三爷对他颇为赏识,于是张宗宪鼓 起勇气开口调钱。梁三爷沉吟半晌,告诉他,他向来不借钱给人,要嘛以金子为计算单位,借金子还金子,不管日后金价如何,都按金价还清。张宗宪知道这是梁三 爷给他的面子。

但是,当时战乱带来的通货膨胀,钱会贬值,金价可不会贬,借金子会有风险的。面临重要关口的张宗宪无它选择,硬着头皮向梁三爷借了十两 金子,当时十两金子约合2700港币。孤注一掷的张宗宪,立刻与在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接上线,汇去港币3000元,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发来一批 旧工艺品。这批货旗开得胜,很快就卖出去80%,收款一万港元,还清了梁三爷的借款。这就是张宗宪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也是他时来运转的开始。

张宗宪的父亲张仲英,是上海古玩界小有名气的人物。张宗宪出生在上海一个殷实之家。张宗宪给自己起了个诨名“张三风”:风流、风雅、风趣。他年少风流,与人合股开戏院和歌厅。还报考过上海电影公司,面试官是蓝苹,后来又与人合伙开电影公司。折腾几年一无所获,才回到父亲的古玩店打下手。1947到1948年间,张宗宪开始在北京、天津跑单帮做古玩生意。1948年,张宗宪离开上海,去香港闯荡,去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个箱子、一两黄金、24美元。

“24块美金,就这么创业。人家扔掉的报纸拿起来看看,一块钱过一天。”张宗宪回忆说。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里记载,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一批富人陆续从内地来到香港,香港的古董市场迅速繁荣起来,香港也取代上海成为中国文物出口中转之地。年轻的张宗宪顺势应时,慢慢地在香港的古董行里自立门户、施展拳脚。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