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 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zui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
目前传世的汝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香港等私人收藏家手中。明前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帝授意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官大量仿制,其中有乱真者,但多数只仿釉色,器形则为清式。
雍正仿品有汝釉大碗、花盆、象耳弦纹瓶、贯耳瓶、长颈扁腹瓶;乾隆仿品有高足盘、五孔尊、菱花式花盆、三联葫芦瓶、水丞、四方贯耳瓶、八方花盆、双环尊、蒜头瓶、三牺梅瓶、花口缸等。现代仿汝窑器物形、釉均仿,有出戟尊、三足尊、莲花式碗和各式瓶、盘、碟、洗等。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汝窑烧造历史极短,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到微宗三年(1106),仅20年左右。
汝瓷位列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瓷的器型有盘、碟、洗、瓶、尊,一般尺寸较小,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汝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华美乐章。
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胴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