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阴历一月十二日,宋哲宗赵煦病逝,无子,由其弟赵佶继承大统做了北宋第八任皇帝,是为宋徽宗。第二年,赵佶以建中靖国为新年号,开始铸币。
崇宁重宝
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先后铸造了圣宋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等六种钱币。崇宁是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取继承神宗常法熙宁之意。崇宁重宝是宋徽宗崇宁年间铸行的第二种年号钱,包括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三种。
崇宁重宝,中国古钱币之一。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公元1102年~1106年)。 面文"崇宁重宝"隶书对读,古朴方正,多为光背,少数背有星、月、十字等。崇宁重宝是北宋末年比较重要的钱币之一,也是北宋钱币中版别最多的。据统计,崇宁重宝的版别大概在300多种,它和北宋其他钱币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只有一种隶书体。
崇宁重宝是三种钱币之一,面文崇宁重宝,隶书对读,多为光背,少数背有星、月、十字等,直径三十二毫米至三十五毫米之间,每一枚重量在十克上下。也有小钱,钱体轻薄,直径二十六毫米至二十七毫米,重量在二点五克到三点八克之间,据说当折二钱使用,不多见。
白铜崇宁重宝
崇宁重宝四字严谨庄重,传说是宣和年间有名的奸相蔡京所书。蔡京字元长,他屡罢屡起,横行霸道,陷害忠良。虽然他人品坏,字却写得好,有人评他的字欹侧姿媚,功力深厚,有严谨宽博豪纵之气。
传说赵佶爱其书法,就让蔡京书写崇宁重宝钱文,他在书写时别有用心地将崇字的山和宗连竖笔贯通;且将宁字繁体中的心字省略。被人指责为有意破宋,无心宁国。
不过,我过眼的崇宁重宝数不胜数,却没见过此种钱,到底还是传说。也有人说崇宁重宝钱文是宋徽宗所书,但我看不是,那天,承主任美意,得到几枚崇宁重宝后,我高兴的当时是兴奋不已。但我高兴的太早了,回来拿给朋友看,他说,这钱很多,价格当时也就是一枚人民币五毛钱左右,要多少有多少。
崇宁重宝
崇宁重宝的版别大概在三百种以上,材质则有铜、铁、银之别,面背记号有花穿、决文、面星、背星、月纹等。单是宁字就有宁和甯两种(甯字较为罕见),对于初入行的朋友来说,收集十几种版别不成问题。
造成崇宁重宝价格上不去的原因,是当时铸造太多存世量太大。当时,和崇宁重宝一同铸造的还有崇宁元宝、崇宁通宝两种小平钱。崇宁重宝每一枚重量在十克上下,相当于崇宁通宝小平钱三枚的重量,但是它要当十枚小平钱花,照此折算,赵佶通过铸造虚值大钱这一招,就能把三分之二以上百姓手中的财富抢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皇上不安好心,老百姓自有招数应付。他们透过把小钱贮藏起来或被销铸为当十大钱化解,造成小钱奇缺。
至今,寻崇宁重宝易,想觅到当时同铸的崇宁通宝小平钱难,正常品相的都在在千元以上,有的崇宁通宝小平叫价已经在人民币万元以上,以致泉界流行一句话:大观要大(的),崇宁要小(的)。就是说,崇宁通宝小平比较少,不易得,崇宁重宝倒常见。所以,收集崇宁钱,要小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倒是愈大愈好。
造成崇宁通宝价格昂贵还有一个原因,崇宁通宝属于已有定论的御书钱,钱文为徽宗亲书的瘦金体,铁画银钩,书法超妙绝伦,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令人叫绝,堪称币文楷书之巅峰。世人评其为宋代第一泉,与新莽并称中国钱发二圣,众多古钱币收藏者对之爱不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