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翡翠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因此“专家估价”这件事会被不少人拿来做文章。常常听到某件翡翠“专家估值xx亿”,唬得人一愣一愣的。
就好比前段时间这件刷爆翡翠圈的“网红”项链套装,价值1.2亿。
但是,估价归估价,并不总是等于最后的成交价。因为估价太高而得不偿失的例子,就要数几年前这一套家喻户晓的“风华绝代”了。
2013年,“风华绝代”翡翠套装面世,卖家为了造势,估值3亿,誉为镇店之宝,引起一片哗然。
估价虚高的风险在哪里呢?连拍卖会的主办方都不买账。2014年,货主将“风华绝代”送到某拍卖会参拍,但主办方的估价只有600~700万。货主觉得下不来台,一气之下不参拍了,得不偿失。
其实,估价只是估价,最后真实的成交价格,才最能体现一件翡翠的价值。一起来看看那些真实成交价格过亿的翡翠吧~
翡翠童子观音摆件
2011年8月7日,保利夏季艺术品拍卖会,是“翡翠童子观音摆件”第一次出现在市面上,当时成交价为1.456亿元。时隔一年,2012年,“翡翠童子观音摆件”再次在广东保利拍卖行拍卖,成交价为4.746亿元。仅一年,价格翻了三倍之多,震惊众人。
昭仪之星
在成交过亿的翡翠里,昭仪之星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它是世界上大的冰种紫罗兰翡翠,其梦幻的紫色被人们称为“桃花春”。
“昭仪之星”来自2010年第47届缅甸内公盘,是当时的标王,编号8849,重6公斤,底标价58万欧元。成交价欧元,折合人民币2亿元。
加工成型的“昭仪之星”,周边镶有175颗钻石,634颗绿榴石,2646颗蓝宝石,还有与昭仪之星一起打造的九颗同款无色玻璃种的小型花朵戒指,就算不谈估值,其价值肯定已经远超2亿元。
旧藏天然翡翠项链
这条翡翠项链大家应该很眼熟。“旧藏天然翡翠项链”是在1933年前由卡地亚制作完成的,1988年首次现身拍卖场,最终以200万美元成交,轰动一时。
六年后的1994年,“旧藏天然翡翠项链”在香港再次拍卖,成交价翻至420万美元。2014年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旧藏天然翡翠项链”以8800万港元起拍,经7名投标者40次叫价后,最终以2.14亿港元成交(约1.7亿人民币)。
帝王绿大方牌
网上关于“帝王绿大方牌”的信息十分少,只知道在2011年香港的秋季拍卖会上,最终成交价为1亿零350万元人民币。“帝王绿大方牌”重92.90g(含钻),尺寸为4.79×3.2×1.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