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珐琅彩在哪 鉴定交易怎么出手
很多人对珐琅彩了解不够,总是把珐琅彩瓷看作是宫廷御用瓷,很难走入寻常百姓家。其实不然,珐琅彩历经千年,从皇宫走向普通百姓家,这是陶瓷历史的前进,也是时代的进步。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
观近二十年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价格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而珐琅彩的高贵出身,意味着珐琅彩流传到民间的数量非常有限,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也让很多不可能的事充满变数。以上两件珐琅彩瓷器均为广州隆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近日征集的清珐琅彩瓷器精品。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2010年秋拍,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一件清乾隆搪瓷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钱折合港元约6.9亿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买卖的新国际纪录,超越估价40倍,一时受到很多业界人士的关注。竞拍者被业界权威人士证实为来自中国大陆的藏家,这再次显现国际拍卖界中的一股势不可挡的中国巨浪力气日益增强。这不由让大家对国内行将到来的秋拍高潮有了更多的报价幻想空间。
还有一件清乾隆御制搪瓷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现场竞投氛围更剧烈紧凑,由口价4,000万港元开端竞投,通过31口叫价,终究以1亿4,066万港元成交,改写清代瓷器瓶之国际拍卖纪录。
两位电话招标者由6,200万开端竞争,通过15口叫价,抵达9,900万之时,第三名电话招标者参加,终究由第四名电话招标者以1亿2,500万港元投得,加上买家佣钱,成交价高达1亿4,066万港元,可谓屡创顶峰。
由于珐琅彩瓷的胎质较一般瓷器薄得多,在第二次上彩烧造时极易破裂,而且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瓷釉发生的复杂变化往往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即使是造办处的一流工匠,在烧制时也难免失败,其技术要求之高、工艺之复杂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古人说:“一件好瓷器烧成,要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巧。”一些器型、质地、图案和色彩俱佳的精品,甚至是工匠们终其一生求之不得的。对于珐琅彩瓷的烧造,那时的匠师们可谓竭尽全力,呕心沥血,从而摸索总结出一套烧制这一特殊品种的方法。
不过,就是这样凝结了工匠们心血和汗水的成品珐琅彩瓷,制作完成后呈献给皇帝,皇帝本人御览定夺后仅留下极其完美者,剩余者全部砸碎。因而,与这件瓷瓶完全相同的作品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