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银元中的精品是民国三年铸造袁世凯银元。民国三年“袁大头”正面为
袁世凯五分周围面像,上列“三年”六字,反面两条嘉禾,支配交互,下系结带,中铸‘壹圆’二字。即便是“百年高龄”,但是依然保留无缺,品相较好。
“三年袁大头”疯涨要素
1、袁大头银元前史性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银元是进口货,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许多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往后。市道上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其间撒播广、影响、存世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银元”。
“袁大头”,是对铸造于初年镌有袁世凯周围面头像壹圆银币的一种俗称。因其首铸于三年,又有称“民三”者,此类别称由来已久。作为军阀银币的领头羊,“大头”系列对钱币保藏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袁大头”银元的诞生,也是银元展开的必然结果。在辛亥后,袁世凯为了处理军费和前进自己地位而发行的银元钱银,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
2、袁大头银元前景好
国际金银价位的涨跌,也影响了传统的保藏,近五年的时间,年间的“袁大头”可谓涨跌不断。即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袁大头”也能保持稳定的报价不跌。业内人士认为,将来“袁大头”的保藏依然有较大的价值空间。此外,对于长期出资而言,短期内的报价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据了解,上一年5月,北京2014拍卖会的古钱、银锭、机制币专场上喜讯连连,一枚广东七三反版7.3钱银币以92万元高价。在现在上,即便是一般的“袁大头”,也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百元支配涨到现在的几十倍,增值崎岖颇大,一些品相好的更是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