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干旱带大致在北纬36-49°,东经74-127°之间,主要包括新疆大部分地区、青海省北部、甘肃省西北部、陕西省榆林大部分地区、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以及黑龙江省嫩江县和黑河市以北地区等。这些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100-510毫米,冷月平均气温-26至-6℃,热月平均气温2-22℃,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冷月为35-65%,热月为30-73%。气候干燥炎热,冬夏季节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暴频繁,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部分地区少于300毫米。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日照百分率高,太阳总辐射量大。除了该区域东北部冬季极其寒冷的地区外,绝大部分冷季型草种均可种植。日本结缕草、野牛草和抗寒性较强的一些狗牙根品种(如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喀什狗牙根)等暖季型草种也可生长良好。由于干旱、缺水,因而是我国土壤三化现象严重的区域,也是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在选择草种进行绿化、防沙固沙、防治水土流失时,抗旱是首要因素。种植草坪需要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完全靠自然降雨来建植和管理高质量的草坪不太现实。
近年来,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草坪作为整体环境绿化的底色,其对环境绿化美化的重要功效已被人们普遍认可,草坪草种的引种数量成倍增长,越来越多的绿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草坪业已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正确的品种选择是草坪建植成功的一半,选种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气候环境适应性原则
气候环境适应性原则是草坪草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根据植物对气候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反应,可以将草坪草划分为冷季型和暖季型两大类。
冷季型草坪草的适生长温度为15℃~25℃,其生长主要受到高温胁迫、极端气温的持续时间及千旱环境的制约。冷季型草坪草主要适宜种植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和华东、华中等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及长江以南的部分高海拔冷凉地区,其主要特点是绿色期长,色泽浓绿,管理需精细。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多,包括早熟禾属、羊茅属、黑麦草属、翦股颖属、雀麦属及碱茅属等十几个属的40多个种的数百个品种。
暖季型草坪草适合生长温度为25℃~35℃,其生长主要受极端低温和持续时间的限制。适宜种植在热带及我国的亚热带地区、中部温带地区,其主要特点是耐热性强,抗病性好,耐粗放管理,多数种类绿色期较短,色泽淡绿,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少,包括:狗牙根属、结缕草属、画眉草属、野牛草属等十几个属20几个种的近百个品种。
随着我国草坪业的不断发展,投入其中的科技力量逐步增强。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草坪品种适应性研究的试验小区,为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我国有关科研院所及较大的企业相继从国外引进了数百个草坪品种,进行了品种适应性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筛选。草坪草种气候环境适应性原则已被普遍接受。优势互补及景观一致性原则
草坪作为园林绿化的底色,其景观的均一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草坪草种选择来说,遵循景观一致性原则是达到优美草坪的必要条件。
为了增强草坪草对环境条件胁迫的抵御能力,研究人员提出了混合播种的方法,混播的主要优势在于混合群体比单一群体具有更广泛的遗传背景,因而对外界条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混播的不同组分在遗传组成、生长习性,对光、肥水的要求,土壤适应性及抗病虫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混合群体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更好的综合表现,能达到优势互补。混合播种的组分和比例受景观一致性原则的制约。
混合播种有两种方法:一是种内的不同品种间的混合,例如,我国北方观赏草坪或草皮卷,常用草地早熟禾中不同品种的混合,组分常用3~4个品种,品种间的比例随品种特性有所变化;另一方面是种间的不同种类的草坪草种的混合,例如常用于运动场草坪草种的混合组合: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其比例随管理水平有所不同,但首先要满足景观一致性的原则,在这一混合组分中,由于高羊茅的丛生特性和相对较粗糙的叶片质地,高羊茅必须是混播的主要成分,基比例一般在85%~90%之间,从而形成的草坪才能达到景观一致的效果。
多年生黑麦草常用于混播组分中,充当先锋植物的作用。其发芽快,幼苗生长迅速,能快速覆盖地面,形成局部遮荫,给草地早熟禾种子发芽创造适宜的环境,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另外,多年生黑麦草还用于暖季型草坪草的冬季补播,但由于过多的多年生黑麦草会对混播中的其它组分的生存和生长造成威胁,因而多年生黑麦草的比例不应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