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
尺 寸: 高18.6cm
创作年代: 明永乐
估 价
成 交 价: RMB
此件永乐御瓷青花灵芝纹石榴尊,即为其中之佼佼。其器型极为少见,或应创烧于永乐年间,隽美而秀雅。折沿口向下延伸,束颈,鼓腹,置底渐收,圈足外侈,口沿及器壁呈六瓣瓜棱式,所饰纹样亦甚独特,折沿、肩部及近底足处绘饰一周变形仰覆莲瓣,其中肩部及底足处仰覆莲纹内括花卉纹,瓶颈绘三联宝珠,瓶腹主体纹样为开光内饰折枝灵芝。此瓶之造型可视为永乐一朝除「胡元之旧」趋势影响下的产物,洪武既复唐宋之制,举凡政治、社会、风俗等,皆欲尚古。如本品之瓜棱造型即不见于元代,而此小巧雅致的造型则完全摒弃了元代各类瓷器,器皿厚重、拙实等特点。恢复宋代以来典雅清秀,含蓄优美的样式及风格。
此类器型延烧至宣德一朝,其后则未见,除少量落宣德款识外,大多未落款识。依其所见,有款者之器型较无款者有所变化,无款者口缘下弯弧度稍大,颈微短,内底素胎呈弧状;而落款者口缘下弯弧度稍小,颈略长,内底施釉且呈阶梯状。
明代自洪武时期建立御窑厂始,至永乐一朝,启用宦官监督制度,「钦命中官一员,特董烧造」,可令皇帝的意志,通过宦官而直达窑场,使得此一时期烧造之御瓷无论釉色、器形、装饰花纹皆臻至完美。且自永乐三年始,重开海外经贸,弘化天朝圣德,中外交往密切,造型及纹饰上多有相互交融,可谓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开启青花瓷器之黄金时代,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曰,「永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
永宣青花之妙冠绝古今,成书于万历十七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书中认为:「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苏麻离青为饰。」可见即使在距离永乐朝不到二百年的万历时期,永宣以苏麻离青为装饰的御瓷即以市值颇高,传至后世更为争相追摹之典范,却再也无出其右者。与宣德多署年款不同,永乐一朝御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此石榴尊存世珍罕,造型规矩,毫无变形之虞,构图疏朗雅致,画功娴熟,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笔触浓淡不一,晕散自然,从而使简约的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隽永雅丽之观感。察其形,品其色,终可鉴其美,得其趣,是谓永乐一朝御窑登峰造极之代表。
你是否有明明永乐 青花灵芝纹石榴尊急于出手找不到地方?你是否有官窑瓷器不知道它的年代?你是否有瓷器需要估价?如果你有以上问题想要咨询,那么就马上打电话!(联系方式在上方或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