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作为中国的贵重金属,充当货币的职能由来已久。最早的金币,要推战国时期楚国的印子金,即是有铭文的扁平金版,印有数个至数十个方形阴文“郢爰”印记,含金在90%以上,甚至达99%;另外的“郢爰”肖仿前者,只不过铸于陈地,也是楚国金币。除版状金币外,历代还有各式各样的金锭、金铤等金货币。由于金的物理属性及社会价值衡定性,金成为货币的理想承担者。
我国近代机制金币则始于清朝晚期,早在光绪中叶时,清廷中既有些官员倡议我国行使金币,如陈炽在《通用金镑说》中提出“欲收利权,欲兴商务,并非铸金钱不可,金钱之轻重,非仿用金镑不可”之议,光绪三十年(1904年)户部为筹款以铸金币,特向朝廷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并由天津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试铸了金币。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光绪三十二年天津造币总厂铸造,数额不多,后因为政府欲执行的“金本位汇兑制”未确立而未获发行,是清政府时期铸造的二种大型金币之一(另一枚为丙午年造),以纯金制造,因材质较软,极易碰伤磨损,传世所见多数品相不佳,损伤较多,欲得一精美者有如凤毛麟角,殊为不易。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一枚,该枚金币直径3.9厘米。钱币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联珠纹。顶边铸右读楷体“光绪丁未年造”六字,底边右读为币值“库平一两”;珠圈内部直读楷体“大清金币”字样。
钱币背面铸有五爪金蟠龙一条,祥瑞云朵围绕周围。整币设计古朴而不失高贵,简洁又不失别致,落落大方,精致优美,十分漂亮。“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这是中国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以中央名义制作的金币。该金币既是近代机制币中的大名誉品,也是反映晚清时期金融货币改革的珍贵实物遗存,极为稀罕,收藏价值甚高。像这种币,一直以来都是大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气。